“姚大姐,呃,嘿嘿”鄺氏訕訕挪到正在紡線的姚氏旁邊,腆著笑臉指指舒映桐的背影,“姑娘剛才說那話是啥意思呀”
“叫你們記住教訓,以后嘴巴別再沒把門了。這次就算了。”
姚氏踩著紡車踏板,一邊繞線一邊數落,“這幾天你們也看見了,我們環山村的媳婦子像你們一樣么誰天天把男人栓褲腰帶上防賊一樣守著”
守了三天門,鄺氏大開眼界。
不一樣,完全不一樣。
她見過這個村子領隊們集會安排任務的時候,男女老少齊聚一堂暢所欲言。
放工回來,家家戶戶和樂融融,有什么活計搭把手是常事。
除了集會時意見不同偶有爭吵,平常時候誰也沒紅過臉。
最重要的,他們村子,不打女人。
“魏叔,這都幾天了,姑娘消氣了沒有哇”
幾個年輕民夫放下手里的鋤頭,跟在魏大福旁邊小心翼翼賠笑臉。
一支竹管插進土里做記號,魏大福抱著一捆竹管繼續笑呵呵地往前走。
“你們幾個小子就是沉不住氣,一天問三回。姑娘哪有空跟你們生什么氣,明天會開倉門的。天不早了,把東西收拾整齊就回去吃飯吧。”
“魏叔魏叔,我還有個事想問。”一個年輕漢子追上去,“能不能幫我問問姑娘,我們也想落戶環山村可以不”
“對對對,我娘也說想留在這。”
“這個啊”魏大福停住腳步,正巧看看舒映桐抱著孩子站在不遠處,“姑娘不是在那邊自己去問問不就知道了。”
“我不敢”
“我也是”
“那沒辦法。”魏大福拍拍他的肩膀,“自己的事自己抗,指望別人不行的嘞”
河道里七個婦人經過這幾天各種糟心事之后走到一起,從一開始的抱團取暖到后來的互幫互助。
舒映桐站在河道邊,靜靜的看著她們。
和其他人不同,她們已經找到了新的方法干活。
四個人使鋤頭挖泥沙,一個人使鐵鍬裝籮筐,兩個人挑著去計數然后送到指定地方。
挑不動了就換人挑。
“姑娘,又帶元寶來玩呀”
翠萍挑著一擔空籮筐,站在兩步外笑著咂咂嘴逗元寶玩。
最近幾天常看見她抱孩子站在河道邊靜靜地看人干活,一站就是半個時辰。
“嗯,她愛看熱鬧。”
“姑娘,聽我家小子說跟著村里孩子在胡椒姑娘那學了好幾個字呢。我們成天在這干活,也不知道娃子們鬧不鬧騰。”
“都很聽話。”舒映桐認真的答了。
“那我就放心了,娃子不會到處亂跑,還能學字。真好,真好。”
一個婦人紅著眼眶,笑得滿臉欣慰,一個勁地向舒映桐鞠躬道謝。
以前在村里,想去村學都要交束脩,還要掏一筆錢買書本筆墨紙硯。
窮家苦業哪里拿得出那些,一家人的活計都抗在她身上,實在不敢想別的。
“嗯,不僅教字,也教別的。我回去了。”
舒映桐低頭看了一眼剛才還精神百倍現在已經睡著了的小家伙,長舒一口氣抱著往回走。
胡椒每天吃過早飯在村里教孩子們認字半個時辰才去做事。
一開始只有環山村的孩子,后來北邊饑民營的孩子看見了就在一旁偷偷圍觀。
越聚越多。
胡椒專門來找她問要不要連那些孩子一起教了,有些看起來特別認真好學。
她應了,愿意學的就收,一視同仁。
掃盲不分親疏遠近,讀書習字不為成就,為了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