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跋涉本來就是個辛苦的差事,更何況洛霜這邊還有一個孩子。
古代孩子精貴,不長大都不叫出遠門的,就怕出個什么意外,因而洛霜一回京就對外宣布,她和兒子衛子修都病了。
皇上知道后,特意派李公公帶著太醫來看過,說是沒大礙,但需要好好休養。
洛霜就順勢閉門謝客,誰來了都不見,只說在養病。
與此同時,對于府里的人又排查了一遍,全部換上了信任的人,然后母子兩個就關在家里各干各的事。
子修是衛其軒在離開之前,就已經安排好了功課,并請了他一位好友過來教導。
這位曾是榜眼,學識自不用說,關鍵他思維開闊,淡泊名利,考中之后就辭官了,也不愿意教導學生,如果不是和衛其軒有交情,也很難把人請來。
不過自從見過衛子修后,他就生了收徒的心思。
這孩子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良才,天資聰穎不說,關鍵還很自律。
聰明的孩子一般都會犯自矜自傲的毛病,學習也少了一股子專研的精神。可衛子修不一樣,可能是見識過衛其軒的強大,從而對自己的智商沒有過分自信。
并且,在衛其軒的帶領下,他的啟蒙書籍是史書。
史書是那種你看第一遍,以為自己懂了,再看一遍又完全不明白的東西。層層剝開,就會發現里面的深意一層又一層。
目前,衛其軒已經帶他看第三遍了,依然不能說完全了解。
這也就導致了,衛子修對于學問的認知,是需要一遍遍去專研的。
這樣的想法用在學習其他內容上,效果翻倍。
因而看在先生眼里,衛子修學習喜歡專研,不厭其煩,并且懂得舉一反三,往往點撥幾句就能想到更深層的東西。
這樣的學生教起來格外有成就感,也就難怪他想收徒了。
洛霜不了解衛其軒對子修的安排,因而沒有應承下來,讓他等衛其軒回來再說。
畢竟以他現在的身份位置,任何一件安排,都要考慮更深遠的影響,這是洛霜不具備的眼光,那就不越俎代庖了。
洛霜自己在家沒什么事,正好把京城的產業整理一下。
雖說之前每年管事的都會來江南報賬,并送來銀兩,但因為隔得遠,管理起來沒有那么方便。
賬本雖然沒問題,但不代表沒有滋生其他問題。
不過這些產業確實掙錢,也不過六年,就為洛霜帶來五六十萬的利潤,再加上她賣出的江義縣的產業,總數達到了百萬以上。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不需要交給衛其軒,因為玻璃和香皂的利潤,完全支付得起他的開銷。
也就是說,這都是她的錢了,一分也不會再少了。
看著匣子里厚厚一打銀票,洛霜滿心滿眼都是快樂。
還有什么比數錢更快樂的事嗎
洛霜拿起筆,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再有五年,就超過林家,哈哈哈。
母子兩個在京城過的忙碌又安逸,可遠在西北的衛其軒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監軍本身就不是什么好活,是專門去軍中指手畫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