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上下,從將軍到士兵,沒有一個喜歡監軍的,可又不得不討好。
因為監軍沒有決定權,可有一票否決權。
將軍們打仗要制定戰略戰術,這些監軍可能不參與,但如果他覺得不行,就能提出反對票,從而否決這個提議。
這樣做的好處,是怕將軍們冒進,或者犧牲太多本國的利益。
可如果監軍完全不懂軍事的話,只憑著自己的感覺瞎反對,就很容易誤事。
可偏偏,一般監軍都是身份地位高,或者皇帝的心腹,得罪不起。
這樣一來,大家對監軍的態度可想而知,表面看著恭敬,其實非常疏離。
而且,衛其軒還是一個文人,一個非常出名的大才子。
自古文武相輕,你覺得我粗俗不懂禮儀,我覺得你夸夸其談不干實事。
而衛其軒的才子之名,就更給他添了一層顧及。
誰也沒想到,在這樣關鍵的守關之戰上,皇帝居然會派一個啥也不懂的弱書生過來,實在太胡鬧了
因此,軍中人不但忌憚衛其軒,更是格外的不喜。
不過衛其軒是什么人,會因為這點不喜就不安嗎
完全沒有
他怡然自得的待著,不去主動表現自己,也不上躥下跳查探什么,日常就是待在自己的帳篷里,飲飲茶下下棋。
平時不出門,將領們討論軍情時,在一邊旁聽,從不插嘴。
漸漸的,軍中從上下到都開始忽略他,以為他只是來走個過場的。
這樣的監軍雖然沒什么作用,但不討厭。
于是監視他的人撤走了,也沒人攔著他在軍營里走動,和人搭話再也不會有人過來阻止。
時間一點點過去,援軍到達邊關之后,迅速穩定了局勢打贏了幾場守城戰后,將軍們決定反擊。
因為前面幾場打的太過順利,敵軍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厲害,可能之前邊軍人少,所以才格外艱難,這不,他們一來救援,就打贏了好幾場嘛
對于將領們的提議,洪老將軍心里并不贊同,他們是過來支援邊軍的,只要守住城門就行,犯不著出去冒險。
可那些年輕將領急于立功,又因為之前立過幾次功,對自己產生了過份的自信,覺得一定能打贏。
可是冷眼旁觀許久的衛其軒卻看出了問題,那些蠻子是用了誘敵之計吧
之前邊關打的艱難,才是蠻子的真實水平,援軍來了之后,他們的攻城看似猛烈,卻沒有盡全力,犧牲的人數在可控范圍內。
洪老將軍見勸不動這些年輕將領,就寄希望于衛其軒,“衛監軍,您怎么看”
衛其軒抬起頭,說了他來議事營的第一句話,“在那之前,我想我該行使監軍的職責,肅清軍中的風氣。”
眾人一愣,不明白衛其軒這是什么意思。
衛其軒緩緩站起來,收斂起笑容,面無表情的道,“自來了軍中,我就一直在查看,發現了不少問題。只不過之前大戰在即,不好在這個時候動搖軍心。既然現在敵軍攻城趨勢減緩,那趁此空檔,也該好好整頓一番,不然時間長了,是要腐爛的。”
洪老將軍的臉色不好,“我不明白你在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