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老爺子呆的地方,兒子回來了,應該先去請安。
而且,和他一同回來的,還有直親王,十三,十四,他們會在馬六甲匯合,然后一起乘海船回來。
既然四個兄弟都要回來,那索性都叫回來聚聚吧,也好讓康熙老爺子高興高興。
于是雍正就下令,命其他兄弟也回京城。
老三年初去了西北,為的是那邊教育的推行問題。
西北地廣人稀,學校不好建,建了學生還要走很遠的路才能上學,而且當地的經濟相對落后,百姓填飽肚子都難,更別說讓孩子去上學了。
老三親自去了,是想著解決這件事。
老五管理武器營,原本是放在京郊,可這不是有些原料,京城附近沒有嘛,大老遠運來,耗時又耗力,生產好了就要運到南邊去。
那不如就在離廣州和廈門不遠的地方,也建立一座研究所和兵工廠,專門研究和生產武器。
南方有了,北邊也不能說,這五年因為羊毛需求增大,草原上都養起了羊,日子越過越好,也漸漸少起兵戈了。
然而但是,事情總有兩面性,在他們馴服了蒙古后,更北邊的毛子,就成為了他們的心腹大患。
毛子的日子也不好過,橫跨亞歐大陸,但他們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
原先草原上的蒙古人就是戰斗民族,和毛子不相上下,能打個你來我往。
可自從羊毛能帶來大筆利潤后,蒙古人就喜歡靠近大清這邊的草原生活,更北邊就少了屏障。
于是大清不得不派兵駐扎,防止毛子長驅直入,劫掠蒙古人。
這都是大清的羊毛袋子,未來也會是直親王的地盤,在直親王為大清,為兄弟們打地盤的時候,怎么也要保障他未來的子民安全。
所以北邊不僅要派兵,還要配備火力更猛的武器,把他們一下子打怕,順便威懾他們。
老五很忙,忙著從南到北,從北到南,幾次過家門而不入。
所以他即便還在大清的土地上,也沒比老九好多少,這五年,只回京了一次,還是為了向衛其軒討教更多的研究方向的。
接著是老七,他的任務是培育良種,這工作和老八一樣,得天南海北的跑,他們到不用一年到頭都不在,春天去一趟,查看播種情況,秋天再去一趟,檢查試驗效果,防止有人虛報。
但他們也沒停下里過,冬天就會京,陪著老爺子過完年,春節過后,又要再一次出發。中途回來了,呆幾天就又要離開。
老八比老七更忙,因為他還有一個興修水利的任務,這是一個大工程,不至于要他全程參與,但沒一處修建,都需要他親自把關,所以前期的工作,他得做。那去當地實地考察,就不可避免的,甚至上山下河,都不再少數。
有一次,為了找尋水流的源頭,他在山里整整待了半年,出來后幾乎成為了一個野人。
這是溫潤如玉的老八啊,居然成了這幅糙漢子模樣,康熙看了都忍不住心痛。
不過他的努力是有成功的,解決了沿岸幾十萬百姓的喝水問題,灌溉問題,利在當下,公在千秋。
雍正當即就下旨,封他為鐵帽子王,外號八賢王。
而他的事跡,也通過官方報紙,傳遍了大清每一寸土地。
讓人知道,皇家有一個大公無私的地位,有一個帶回來良種的九王爺,有一個興建學校養老院的三王爺,還有一個一心為民,修建各種水利的八賢王。
他們何其有幸,生在了這樣的大清,大清又何其有幸,有這么多厲害且心懷天下的王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