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這些王爺們的父親,前任皇帝現任太上皇的康熙,是如此的厲害,竟然培養出一批如此優秀的兒子們。
于是第一次的,康熙的教育理論在整個大清出了名,甚至波及到了周邊的地區。
報紙上更是大書特書,說康熙太上皇有多么的優秀,培養兒子又多么的兢兢業業,而這些皇子們又是多么的努力。
三更起,兩更息,每天睡眠的時間不足兩個時辰,小時候為了讀書,為了成才,現在是為了公務,為了給百姓們謀福祉。
一個皇子阿哥都這么努力,你還有什么資格不努力
卷,使勁的卷起來
我們可以不睡,我們努力學習,我們要向皇上和王爺們看齊
在老八不知道的時候,他就已經成為了千古卷王,伴隨著他八賢王的名號流傳下去的,就是他的卷王之名。
在后世,學生們一個個咬牙切齒,把八賢王恨上了天,可等到他們畢業了,成為了家長,又覺得卷王是如此的好用,繼續拿來激烈自己的孩子。
而他們想要效仿康熙,可惜,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八賢王
其實和他一樣卷的,還有十二阿哥,在追討回所有的欠款之后,他就被雍正委以重任。
做什么呢挖礦
沒錯,他就是被派去挖礦了,嚴格來說,是去找礦了。
生產各種軍械和民用設備,怎么能沒有礦呢,為了防止某些人找到后,偷偷瞞下自己開采,就必須派信得過的人去監督。
而這人,選了十二,順便他還帶上了一個副手,是十五阿哥。
老十二或許私心重,但他心機深沉,沒幾個人是他的對手。而十五是另外一個性格,本人大大咧咧,但公心大,并且對衛其軒忠心耿耿。
也不知道為什么,他就特別喜歡衛其軒,很聽衛其軒的話,讓干什么就干什么。
讓這樣的人配合十二阿哥,兩人互相牽制,也互相合作,這些年在衛其軒的指導下,找到了許多有用的礦山。
可也真因為此,他們回京城的時間更少。
十五是找到了就想走,可十二不,他非得親自確定礦場量,不給任何人鉆空子的機會。
所以整整五年,他一次都沒有回過京,需要稟報的,不是上折子,就是讓十五回京稟告。
這是個狠人,可惜報紙沒給宣傳,不然八賢王哪里會成為卷王,這名號妥妥是為十二準備的。
可誰讓雍正看老八不順眼呢,對不對
不因為什么,就是覺得不順眼,所以老八成了卷王。
成了后世被人從小學罵道大學的存在,完了繼承給兒子女兒,繼續罵的人物。
可謂是一生賢明,一身罵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