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地獄道、人間道陣法相繼被破,只剩下修羅興伐陣。
不同于其他陣法奇怪莫測的功效,修羅道陣法的效果是直接體現在戰力的加持上。
所以,正道一方也是傾注了最多戰力在修羅道中,佛門三脈齊聚陣中,高手云集,以硬碰硬,以強對強,勢要佛陀降修羅。
血海之上,無數破碎兵刃組成的浮島上,正道聯軍與修羅道眾化整為零,分散在各個浮島上廝殺,修羅道眾縱然得陣法加持,但對上數量眾多佛門高手,廝殺至今,也終漸落下風。
可唯獨在最重要的戰場上,戰局卻陷入僵持。
按照計劃,由釋初心和辛清慧拖住修羅道道主血萬戮,再由佛心禪院明王大悲明王、優曇凈宗傳燈使周妙潔、白馬寺神僧枯寂大師三大高手合力擊殺修羅道真正的掌舵者修羅道副座血千秋。
大悲明王,周妙潔,枯寂大師分別來自三大佛脈,皆是成名已久、門派中頂梁柱級的高手,又交情甚篤,并稱“梵海三友”,攻守之間默契天成。
可如今,即便三大高手合力,竟仍對血千秋久攻不下。
因為血千秋戰力超乎預計,更因血千秋那包裹全身,無形無相,“欲血戰凱”。
“欲血戰凱”以血千秋足下血海相連,剛柔并濟,生生不息。梵海三友連番攻勢,擊在欲血戰凱上,便如泥牛入血海,卸萬鈞之力盡數于無。
反而是枯寂大師,因一時不慎,開戰不久被血千秋當胸劃了一戟,雖及時以佛火灼燒傷口止血,但創傷已深,戰力也因此大損。
三人因此也變化戰法,由修有“菩提金身”的大悲明王近身主防,近身硬抗下血千秋猛烈的戰戟,善使術法的周妙潔主攻,在遠處施展佛門咒術,試圖擊穿“欲血戰凱”,而受傷的枯寂大師只能輔助。
原本施展這等水磨工夫,雖不能勝,卻也能維持不敗,等待在其他戰場上結束了戰斗的佛門高手支援,再以更多戰力圍殺血千秋、
可如今,聽聞紀鳳鳴傳聲,大悲明王知曉再不能拖延,口誦佛號中,已有決斷。
便見原本專注防御,穩如泰山的大悲明王忽然腳步騰空,雙腿挪移,使了一招「大力金剛腿」,以雄沉腳力首開攻勢,腿法猶如行云流水,江河奔騰,精彩絕倫。
可血千秋卻不為所動,長戟揮灑,橫掃八荒間,已覷破大悲明王虛實,冷然道,“大師,你好像急了”
仗持欲血戰凱,血千秋有攻無守,戰戟撕破漫天腿影,招招直至大悲明王要害,口中道“攻守不能兼顧,你的菩提金身火候不夠,莽攻之下,只會讓你敗得更快”
話音落時,如言出法隨,便見長戟銳利強勢,裂空碎影,便聞一聲琉璃破碎般的鏘然脆響,長戟已刺入大悲明王胸膛
如血千秋所說,大悲明王的“菩提金身”是圣佛尊“十方佛身”的下位境界,二者一脈相承,若大悲明王能將“菩提金身”更進一步,提升到“十方佛身”的境地,自可通融無礙,不但萬邪不侵,水火難傷,金鐵不懼,而且還能攻守兼備,有龍象神力,降妖伏魔。
可若只停留在“菩提金身”境界,攻守便難兼顧,若采取守式勢,猶能金剛不壞,可一旦轉守為攻,真氣消耗在攻擊上,金身的防御力便會衰減。
原本能硬抗戰戟的菩提金身,而今鏘然破碎,戰戟已入肉三分,可血千秋神色卻微變。
便見大悲明王被挑在戟上,卻雙手合十,夾住戟鋒再進,他眉目低垂,神情虔誠悲憫,便如禮佛一般,口誦佛偈道“愿此梵雨彌戰火,血海之中種金蓮。”
口誦宏愿,話音落時,便見血液自大悲明王創口中噴灑而出,化作梵雨交織,點滴落下。
一滴血液便是一粒種子,落在血海之上,霎時,周遭血海,遍生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