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去能換來什么”
第五侯道“最壞的結果,也能拼掉瓦剌人五成兵力,延緩他們一個月的進攻步伐。”
莫殤道“兩個月兩個月實在有些短了,但能讓中州朝廷喘上口大氣,理應為此一搏。打出去后有幾成勝算得到更好的結果”
第五侯坦白道“不到兩成。我們要想取勝,必須兵行險著,走瓦剌人認為我們該走的敗兵之道,置之死地而后生”
莫殤聽懂了第五侯的意思,說道“只有在瓦剌人預想的場景下,在他們最志得意滿、最放松警惕時,破釜沉舟的我們才有機會反敗為勝”
第五侯道“不錯,正是此理,牛將軍那邊的來信也是給出了同樣的看法,他們會盡全力配合,不知莫盟主及眾位義士可愿陪某賭上這一把”
莫殤道“那不到兩成的勝算,是西陘關支援后的結果”
第五侯道“不,要是指望西陘關,恐怕我們無一能夠活命,西陘關只來得及雪中送炭幫我們鎖定勝局,那兩成勝算全得靠我們自己爭取”
莫殤道“固所愿也”
十里狼牙谷轉瞬即至。
當萬余中州軍浩浩蕩蕩策馬入谷時,三萬瓦剌軍銜尾于半里地之外。
瓦剌軍果不其然在第三日吹響了向北望關沖鋒的號角。
第五侯不但親自披甲率八萬大軍出城迎敵,更是會同莫殤為首的拒北盟江湖義士組成兩萬騎的虎狼之師與瓦剌精銳針尖對麥芒。
先是一鼓作氣沖散了瓦剌的萬人先鋒軍,而后摧枯拉朽地把兩萬右翼軍殺得七零八落,惹得瓦剌中軍主力不得不退守回防。
這兩萬騎絲毫沒有見好就收之意,反而越戰越勇,越戰越瘋魔,竟意圖從被殺得空門大開的瓦剌右翼直撲瓦剌中軍后防。
索性瓦剌人還留了兩萬兵力鎮守后防,這才免于被打算魚死網破的中州軍偷了家。
于是乎,這兩萬騎終于在瓦剌中軍主力及后防守軍的前后阻擊下被迫往西北方殺出條血路。
瓦剌軍深諳圍三缺一之道,這條血路是他們讓出來的,即使他們未能提前在這條路上預設伏兵,卻也能將這萬余中州人送上死路。
瓦剌人都未能提前在狼牙谷上設伏,中州軍自然更為鞭長莫及,也正因此,只要中州軍敢往這死路上逃,瓦剌人就一定會放心大膽地追上來。
走到這一步,第五侯的戰略方針已經成功了一半。
面對氣勢洶洶的十三萬瓦剌大軍,他們靠著兩萬人便拼殺掉了近三萬瓦剌軍,還牽制走了對方三萬兵力。
北望關正面戰場上,六萬中州軍就能同七萬瓦剌軍勢均力敵。
要知道這萬余人中有第五侯及三名中州副將,還有莫殤等拒北盟中州江湖高手,如此以身為餌,也足夠引起瓦剌軍的重視,三萬追兵中有近百瓦剌勇士在列。
如果第五侯他們這剩下的萬余人能夠在狼牙谷擊潰對手,今日一役無疑將成為扭轉中州中北部戰局的重要節點,成為可以載入中州史冊的一場史詩級大勝
深入狼牙谷近八里地后,中州軍已能感受到自西北方吹刮而來、撲打在臉上的微微熱氣。
這種冬日里的熱氣來處,便是那陽光打照了一整個大白天的火洲沙漠上被風裹挾而來的沙粒。
熱氣撲打在臉,充斥在喉,匯集于胸。
在第五侯指令下,萬余中州軍像是忘卻了奔走拼殺數百里的疲憊,頂著滿腔熱血,勒馬掉頭轉向后方
既是在谷中,不管是中州軍還是瓦剌軍都沒法將陣勢完全鋪開,這谷寬也僅能容千騎并肩行進,如此至少可以保證中州軍在直面瓦剌軍時不會出現人數劣勢。
面朝著緊追而來的瓦剌軍,中州方面不疾不徐地往雙耳里塞入事先備好的棉花,以逸待勞。
別看狼牙谷兩側有山巖,可山巖之單薄并不易于攀爬,更難以在其上長時間立足,遂難以設伏。
但狼牙谷這般兩側有遮擋的中空地勢卻類同巨大空腔,聲音極易在其間傳播形成共鳴。
這便是中州軍另一半勝算所在,借用地利讓嘯月盟琴棋書畫四大護法發揮出無法在尋常戰場上施展出來的神威,打瓦剌軍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