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兩個人是完全相反的珍珍的生活壓抑,一直生活在母親的掌控下;程老師卻活得自我,從不在意其他人的眼光。但同時,她們又是很相似的,她們有著同樣的熱愛,同樣不被其他人理解。
郝夢期待她們盡快相遇,希望程老師能用自己的光芒去照亮珍珍的前路。
可惜,兩位女主人公的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珍珍的母親惱怒于珍珍的欺瞞,強硬地要求她退出了天文社團;甚至刻意在每周五晚上,給珍珍安排了補課。
程老師因為在科室里大出風頭,反而被其他老師排擠刁難;她獨來獨往,安心準備科普講座,卻被嘲諷是拍領導馬屁。
顧啟明的這個短片是經典的三幕式結構,開篇確立人物、構建關系、描述故事背景;第二幕引來外部困難,推起阻力,著重描寫主人公的斗爭;第三幕則是重中之重,主人公沖破艱難險阻,終于實現了目標,引來了故事的高潮。
二十分鐘的短劇進展得極快,很快劇情就沖上了最后的浪尖
周五,程老師來到了市一中門口,見到了接待她的老師。這位老師是她以前的班主任,連連稱贊她有出息。
周五,珍珍背起書包,跟著媽媽走向公交站,媽媽一直念叨,這次補課的是省重點高中的退休老師,課時費昂貴。
程老師走進熟悉而陌生的校園,駐足在光榮榜前。班主任說“過去十五年的優秀學生照片都在上面了。”程老師在光榮榜上,看到了珍珍的照片。
珍珍沉默地矗立在站臺上,周圍人群來來往往,她靜默不語。母女倆等待的公交車停靠到站,人群一窩蜂的涌上去,媽媽拽著珍珍的手擠入了公交車里。
程老師進入教學樓,被引導著走向了天文社團的活動教室。
珍珍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忽然鼓起勇氣甩掉了媽媽的手
程老師站在講臺上,投影儀把演講t投射在她身后的幕布上。活動教室被擠的水泄不通,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對知識的渴望,像是一只只等待高飛的雛鳥。
珍珍在車門即將關閉前的一秒鐘,沖出了車廂。珍珍的母親氣壞了,她撲到緊閉的車門上,不停的拍著門,可是珍珍頭也不回,跑的飛快,跑著跑著,她居然直接甩掉了身上沉重的書包,她自由了。
畫面不停在兩個女主角之間切換。每個鏡頭都很短,短到只有十幾秒珍珍在一片漆黑的街道上奔跑著,程老師站在燈火通明的教室;珍珍從人群左側穿向右側,程老師從講臺的右方踱步到左方。
畫面一明一暗,珍珍的渴望與程老師的沉穩產生了強烈的對比。
她們就像是兩顆星星正如珍珍在開篇講述的那道物理題,她們是兩顆互相圍繞旋轉的雙星系統,互相影響、互相吸引。
有個電影理論叫做“椅背效應”,意思指,一部足夠優秀的電影,會在高潮時讓懶散的觀眾們下意識地離開椅背、前傾身體。
現在,郝夢就情不自禁地從床上坐起來,雙手捧起iad,無比專注地看向屏幕。
她的心揪成一團,她無聲地替珍珍吶喊著加油加油珍珍,跑快一點去找程老師
若郝夢這時打開彈幕的話,就會看到更多的觀眾與她一樣,在替熒幕中的女孩吶喊。
鏡頭的切換越來越快,隨著珍珍沖回校園,程老師關掉了房間內的燈光,然后打開了一只特地帶過來的“星空燈”。
隨著星空燈亮起,璀璨的星河投影在天花板上、墻壁上、甚至程老師的身上,把一切都勾勒的如夢似幻。
與此同時,珍珍也終于跑到了活動室門口,女孩額頭已經被汗水浸滿,馬尾辮也散落下來,看上去狼狽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