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現在,給鐵面叛軍正名這么大的事兒,為何陛下沒有跟重臣商量一下,就宣布出來了
那北鎮王父子居然掌握著北地的鐵面軍難怪領著兵的東平王也敗下陣來,讓這父子二人救出了陛下。
且不提群臣的面面相覷,老皇帝喘了喘氣,又繼續有氣無力道“朕這一脈子嗣不成器,出了老六這樣禽獸不如的逆子,兄弟鬩墻以至于禍亂百姓,差點顛覆了大魏的百年基業。如今朕原本想要冊封的九皇子不幸離世,其他的諸位皇子并無才能出眾之輩,所以朕決定”
說到這時,魏惠帝再次頓了一下,環視朝堂下的諸位臣子后,將目光落在了站在隊列前的韓臨風父子身上,緩緩道“朕決定,效仿圣德先帝,選宗中賢德子弟,擇賢禪讓,立北鎮王韓毅為下一代新皇,而朕即日起退位還朝,爾等當輔佐新帝,重振大魏明光”
這輕飄飄的話一說完,朝堂上的諸位臣子們都傻了眼,個個眼睛都瞪得像荷包蛋。
方才陛下說了什么他立下的不是皇儲,而是退位禪讓
而且新皇也不是大家臆想中的,由方家扶持的九皇子遺孤,而是北地荒郊王府里的一對偏宗父子
有些定力不夠的臣子甚至偷偷掐了自己的大腿肉,想要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夢中呢
而以李歸田為首的清流臣子卻率先反應過來了,開口稱道“吾皇萬歲萬萬歲,恭喜陛下擇賢傳位,大魏江山必定綿延萬載”
而那趙棟,也是有樣學樣,黑著一張臉,木訥地開口恭祝陛下覓得賢良即位,并無半點驚詫反對之意。
就在這時,魯國公率先站了出來“且慢陛下,北鎮王并非您之嫡系血脈,如何能傳位給他陛下可是有何難言之隱,不妨趁著諸臣俱在,說給臣等來聽,若是有人膽敢挾持陛下,那么臣等就算血濺太極殿,也絕不讓奸佞得逞,顛覆大魏朝綱”
說出這話的時候,魯國公是豁出去的。
方家勢大,各地子弟無數,支撐了大魏的半邊天,至于朝堂上的其他世家也是大魏的頂梁脊柱。
他北鎮王世子挾持了陛下,就想挾天子以令諸侯也要看其他的世家們同不同意。
不然的話,就算北鎮王有本事竊國,坐上了皇帝的寶座,沒有世家支持的話,最后也會如圣德先帝一樣,落得灰頭土臉讓出皇位的下場
有了魯國公起頭,其他的世家魁首們也紛紛站出發聲,懇請陛下三思,不可撼動了皇室正脈的傳承。
魏惠帝倒是習慣了這些臣子們開口反駁他的話,畢竟他主持朝政這么多年,都是這么吵吵鬧鬧過來的。
大約就是他修建自己的皇陵,挑選棺槨式樣的時候,不必詢問這些世家重臣的意見。
所以他淡淡開口道“北鎮王乃圣德先皇的嫡系血脈,朕看不出傳位給他,如何能撼動皇室正脈。對于大魏的天下百姓來說,立一個對大魏有功的皇族子弟,總比立一個襁褓里的嬰孩要好朕相信北鎮王不會恩將仇報,必定也會善待朕之子孫,讓他們衣食無憂,代代富貴榮華,是不是”
說到最后的時候,魏惠帝的語氣深長老邁的眼神不由得變得晶亮,緊緊盯著那北鎮王父子。
北鎮王方才便已經跪下接旨,現在聽了陛下的話,連忙恭謹道“臣與陛下乃是同宗血親,臣與子孫后代也必定會善待陛下子嗣,若違背此言,愿永世不得超生”
魏惠帝點了點頭轉頭問史官“北鎮王說的那些話都記下了嗎一個字都不能漏”
待一旁記錄起居注,和記錄朝政議事的史官紛紛上呈了手寫記錄給陛下看后,魏惠帝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后道“傳位的詔書,朕也已經擬寫好了,一會便會昭告天下。之前的時局太亂,朕若不露這一面,怕是要流言四起,人心不定。如今朕的意思已經告知諸位,余下的事情,便是新皇的差事了,朕累了,要下朝休息了”
說完這話,他便緩緩起身,由著小太監來攙扶他退朝。
不過朝堂之下,被他的話炸得滿天飛的臣子還是回不過神來,依舊群情激昂地跪喊著陛下收會成命。
魏惠帝為皇幾十年來,第一次可以頭也不會地大步離去,一時間竟然覺得有些孩童惡作劇般的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