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珩默默埋頭在白狐披風處,仍舊被聽見動靜,因為擔心專門停下等兩人的紀成看到他臉上的笑意。
終于回到皇宮,紀新雪立刻感到來自長平帝的慈愛目光。
他露出疑惑且靦腆的笑容,暗自慶幸今日的主角是紀璟嶼和凱旋的北疆將軍們,長平帝一時半會顧不上他和虞珩。
雖然長平帝已經將紀璟嶼排除在太子人選之外,但他給紀璟嶼的封賞卻沒有改變。
在靈州設芳蘭府,令紀璟嶼遙領芳蘭府府尹和朔方節度使。
然后是提前回到長安的虞珩。
命其遙領兗州刺史,加封其祖母為秦國公主,其母為魯國公主。
其余身有軍功的將領也各自有相應的封賞,再次用事實證明長平帝是為極大方的帝王。
關內軍和河北軍再度成為長安內最風光的存在。
長平帝在三個月之內封了那么多的爵位,賜出的府邸更是數不勝數。
各種遷居宴、開府宴、家中老父老母的壽辰宴、正式冊封后的宴席若是剛好趕上得以封爵的人家中有適齡的兒女要婚嫁,還要加上定婚宴和正式的婚宴。
哪怕昔日與武將多有不對付的文臣,也不吝于在此時錦上添花。
紀璟嶼、虞珩和阿不罕冰也因為參與到北疆大捷和身份的特殊性,不得不到處給面子。
紀新雪順勢降低存在感,整日在玉和宮中深入簡出,仔細整理大書房中各種可行的念頭,并為這些念頭排列合理的順序。
隨著時間即將步入臘月,朝臣終于將心神從層次不窮的宴席中抽出來,開始關心年底去皇陵祭祖的事。
自從武寧帝登上皇位,年底去皇陵祭祖就是紀氏的傳統。
按照舊例,帝王并非每年都親自去皇陵,除非是剛登基的頭幾年、來年不利祖宗皇帝想到長安之外的地方散心,否則大多是皇嗣和宗室去皇陵祭祖。
從未缺席過皇陵祭祖的清河郡王,反而是在這件事中比皇帝更重要的人。
然而今年剛好能算得上情況特殊。
北疆大捷本就是頭等要緊的大事,還有收回土地這等能振奮所有百姓的功勞,委實該讓皇帝親自告訴祖宗這個好消息。
若是往常,朝臣們說不定會因為想要支持紀璟嶼或紀新雪成為太子的私心,勸長平帝令紀璟嶼或紀新雪代替他去皇陵祭祖。
然而兄弟兩人接連出事,前者剛定下有柔然血脈的正妃,后者更是恐怕祖宗見到他們反而糟心。
長平帝沉吟半晌,目光在兒女們身上依次掃過。
紀靖柔和紀明通、紀寶珊動作極明顯的躲避他的目光,顯然不想去皇陵吃風。
紀敏嫣、紀璟嶼和紀新雪面不改色的盯著腳尖,看不出對這件事是什么心思。
“我記得去年是小五替我去皇陵祭祖,今年不用他,璟嶼和鳳郎與我同去。”長平帝對朝臣們道。
朝臣們聞言沒急著開口,目光似有若無的聚集在難得上朝的清河郡王身上。
只要宗室沒意見,不怕祖宗托夢,他們也無話可說。
沒必要因為無利可圖的事令長平帝不快。
清河郡王對身上的諸多目光視若無睹,一本正經的朝長平帝的方向長揖,“陛下英明。”
散朝后,紀新雪和虞珩例行去鳳翔宮書房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