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草原都知道,這是虞朝的陽謀。
只要所有柔然部落都堅持不與長城市場有任何交易,就無需像附屬國似的接受虞朝的懲罰。
可惜柔然部落做不到。
除了長城市場之外,他們找不到任何可以交易的虞朝商人和貨物。
他們需要廉價的救命藥丸、用羊毛就能換的陶器、輕薄的布料、清香的茶葉這些東西只能在長城市場交換。
柔然部落也嘗試過其他方式,從草原中的靺鞨部落和突厥部落手中購買長城市場的東西。
剛開始的時候,靺鞨部落賺的盆滿缽盈,笑聲都比平時響亮許多。
歲王部落從長城市場買東西要多交三分戰爭稅,所以靺鞨部落賣東西給歲王部落的時候,會要比長城市場多一分半的價格。
同樣的道理,靺鞨部落將貨物賣給王庭部落,會多要三分。
僅僅過去幾日,靺鞨部落就驚覺不對勁。
長城市場對所有草原部落都有限購的要求。
因為長城市場中的貨物普遍價格較貴,草原部落也還沒完全對長城市場放下防備,限購又是每個季度清零一次。
靺鞨部落被告知三個月之內都沒辦法再從長城市場購買貨物之前,竟然沒有任何草原部落留意過限購的要求。
北方草原中,柔然王庭和歲王部落共占十分之七,明王部落占十分之一,殘余突厥部落占十分之一,靺鞨部落占十分之一。
靺鞨部落被長城市場拒絕之后才發現,他們前些日子掙錢太開心,已經將整個季度能從長城市場購買的東西,全部賣給柔然王庭和歲王部落。
也就是說,至少三個月之內,他們都沒辦法享受虞朝商品能帶給他們的方便和快樂。
靺鞨部落與柔然王庭和歲王部落短暫的蜜月期戛然而止。
要不是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又有已經支離破碎,只能靠對虞朝稱臣茍延殘喘的突厥殘部做榜樣。正后悔得心中發苦的靺鞨部落,險些為已經賣出去的貨物打去突厥王庭。
即使有靺鞨部落的慷慨幫助,柔然王庭和歲王部落的日子仍舊不好過。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他們忍辱負重、浴血奮戰才能打敗幾百年的宿敵,重新占據草原,不就是為了享福
不能安生享福,此前所吃的所有苦就沒有意義。
歲王本就看明王千般不順眼,恨不得能將其碎尸萬段,接受對方的草原和奴隸。他從未隱藏過這點心思,當初在長城戰場對明王放冷箭,也是光明正大的下手。
此次被明王連累之后,歲王的殺心更重,甚至暗自盤算,如果將明王與其兄弟兒女的頭送個虞朝,是否能像對虞朝稱臣的突厥殘部似的討些實際的好處。
相比不改初衷,毫不掩飾惡意的歲王,柔然可汗常常愁得夜里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他是真心視明王為恩人,否則也不會頂著歲王的壓力給明王諸多優待。然而經歷過聯軍攻打長城的事情之后,他不得不承認,心已經悄無聲息的偏向歲王。
最初長城市場只是拒絕與明王部落交易,并沒有限制所有柔然部落。況且長城市場對明王部落的限制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毫無征兆的針對。
是明王與他說,長城市場對明王部落的限制只是第一步,如果柔然沒有反應,聽之任之,虞朝定會做出更過分的事。又與他說長城市場每日都從草原掠奪數不清的財富,遲早會成為虞朝不費一兵一卒控制整個草原的殺器
若不是對明王的信任,他怎么可能力排眾議說服歲王,堅持聯合對虞朝出兵。
結果呢
歲王本就不想出兵,全程只跟在最后湊個熱鬧也就罷了。
最令柔然可汗無法接受的是,提議出兵的明王竟然也半路退縮,只肯側翼騷擾虞朝軍隊。他從頭到尾都沒見到明王引以為傲的暗衛營出現過。
結果毫無疑問,沖在最前面的王庭部落損失慘重,因此隱隱有壓不住歲王部落的預兆。
柔然可汗手下的將軍們,十人中有七、八人悄悄對他建議,宰了此次敗仗的罪魁禍首,收回明王部落的土地和奴隸,彌補王庭戰敗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