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小郡王這個年紀,正是為了逃避懲罰什么事都能做的出來的時候。
隨著宗室族長清河郡王入府,首日宴的賓客便全部到齊。
紀新雪不想再去后院看王妃的臉色,干脆跟在紀璟嶼身后去前院。
如果可以選擇,他倒是更想去蘇嫻那里看看正在自閉的小郡王如今怎么樣,會不會委屈的躲在被子里哭。
趁著還沒正式開宴,紀璟嶼帶著紀新雪依次去拜訪前來赴宴的宗室長輩。
紀氏的帝位從武寧帝到焱光帝已經是第四代,宗室的人口卻不多。
武寧帝出身前朝世家,世代掌握北疆紀家軍,她的長姐是前朝末帝的皇后,當時的紀氏也能算得上是枝繁葉茂。
可惜從武寧帝出生起,紀氏的情況就越來越糟糕。
末帝愛妃頻出,宮中紀皇后和太子地位難穩。
北疆戰事吃緊,朝堂卻為一己私欲克扣軍餉補給。
某日,忽然有人告發紀氏通敵,朝廷將紀氏所有女眷都軟禁在府內,只有與未婚夫在外跑馬的武寧帝逃脫在外。
未婚夫不會為武寧帝連累家族卻也不忍武寧帝回去送死,親自送武寧帝前往北疆去找父兄。
武寧帝到達北疆后,北疆已經打了勝仗,代價是紀氏男丁皆戰死沙場。
幾日后,長安的消息傳到北疆,朝廷已經查清楚,紀氏通敵是被冤枉,準備放了紀氏女眷,沒想到幽禁紀氏女眷的地方突然起火,竟然一個活口都沒留下。
宮中紀皇后不肯接受現實已經瘋癲,皇帝為了補償紀氏,決定不廢紀皇后的后位,只是不允許紀皇后出鳳藻宮。另外封紀氏唯一活下來的紀纓為忠義公士。
武寧帝誓死不愿意回長安,選擇留在北疆守孝,與始終陪伴她未婚夫成親,生下長女虞卿,逐漸代替亡父成為紀家軍的新統帥。
期間武寧帝為了完全掌握紀家軍,不得不效仿男子納妾,去爭取異姓人的認可。
但武寧帝畢竟是女子,想要孩子就要自己生,損傷身體又浪費時間,所以留下的子女并不多。
只有虞卿和三個兒子。
長子血脈已斷,第二個兒子留下清河郡王和信陽郡王兩脈,第三個兒子是乾元帝。
乾元帝倒是子嗣豐茂,他在位末年卻發生前朝余孽圍攻獵場之事。乾元帝本人沒事,他的兒孫們卻死的七七八八,只有兩個皇子得以幸免。
建興帝與帝后琴瑟和鳴,留下的子嗣本就不多,焱光帝登基后又狠狠的清洗了一番,男丁一律沒有留下,公士也都戰戰兢兢的縮在公士府中,輕易不敢出門走動。
如今宗室中,除了焱光帝的皇子們,唯有還沒長成的小郡王,祖上會投胎的信陽郡王和祖上不僅會投胎還很努力的清河郡王最有臉面。
其他宗室大部分都是連封地都沒有,只能用吉祥有寓意的字作封號,等著皇帝養活的水貨,比如焱光帝的女兒們,德康公士、德婉公士、德惠公士。
因此紀璟嶼士要是帶著紀新雪認識清河郡王和信陽郡王以及他們的家眷。
其中清河郡王輩分最高,算是焱光帝的叔叔。他明面上還是宗室族長,實際早就將手中的事物都交給嗣王,專注于含飴弄孫,隔三差五去已經被分出去的兒女府上坐坐,好不快活。
信陽郡王比清河郡王小一輩,與焱光帝同輩,比起只要天氣好,萬事無所謂的清河郡王,信陽郡王看上去格外疲憊,明明比清河郡王小五歲,卻看上去比清河郡王蒼老不少。
清河郡王做了大半輩子的族長,最喜歡見到宗室小輩,他將最近正喜愛的琥珀串子摘下來給紀新雪帶上,“好孩子,你的好日子在后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