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郡王最近越來越忙,差不多半個月都沒怎么見到人。”張思儀眼中閃過惆悵,忽然想到還有大半年的時間,他們就要離開寒竹院,他和虞珩、紀新雪、李金環未必還能在一處上學。
“明年寒竹院結課,縣主會去國子學嗎”張思儀看向紀新雪的目光暗含期待。
按照舊例,但凡在小學結課的人都有就讀國子學的名額,但不是每個從小學結課的人都會選擇繼續讀書,尤其是宗室和勛貴。
在宗室和勛貴眼中,小學和國子學是截然不同的地方。
小學曾經是太學,設立在宮中,時常能見到圣人,是在圣人面前刷臉的好地方。焱光帝不喜太學的人隨意出入宮中,才將太學并入國子監,稱為小學。
國子學只是國子監最好的學堂,一個讀書的地方罷了。
像是虞珩,早就跟在清河郡王和清河郡王世子身邊處理宗人府的事,很有可能在寒竹院結課后,直接尋個宗人府的職位入朝。
雖然大多數高門大戶都不喜歡讓小娘子入朝,通常會讀書到出嫁的時候。但也只是大多數而已,還是有少數的存在。
如宗室誠安縣主,自從離開國子監小學后就跟在清河郡王世子身邊,除了是宗室縣主還是朝廷命官。
再如嘉王府的寧靖縣主,據說是不喜歡在國子學上課,剛去國子學兩個月就退學回家。
因為寧靖縣主喜歡星宿,嘉王就將她送去欽天監,如今也掛著份虛職,愿意點卯就去欽天監點卯,懶得動彈連生病的借口都不必找,根本就沒人敢去嘉王府叫她。
紀新雪認真的想了想,含糊道,“我還不知道。”
他知道張思儀問他這個問題,是想得到什么答案,但他八成不會再上學,他今年才十歲,嘉王就未雨綢繆用百福丸幫他躲過變聲期的尷尬。
接下來他還要面對隨時可能長喉結,或者面容、身形突然從雌雄莫辯轉向男性化的風險。
嘉王可是個肩寬且雄武的男子,他容貌如此像嘉王,身形大概率也會像嘉王,想象一下嘉王穿上女裝會是什么模樣,紀新雪實在沒辦法樂觀。
寒竹院結課后,他應該會效仿三娘子,在國子學體驗兩個月就回家,盡量減少在大眾面前出現的次數。
張思儀眼中的失望更甚,無精打采的去扒拉前排的李金環,“環兄你去國子學讀書嗎”
沒有小郡王和縣主,有李金環也將就。
李金環將張思儀和紀新雪對話都聽在耳中,他沖著張思儀搖了搖頭,“我要去武監。”
開國時武寧帝效仿前朝設立國子監,乾元帝登基后又設立武監。
李金環是定北侯府的小郎君,不甘心將來領份虛職靠著祖上榮光虛度時光,想要入朝又年紀不夠,武監是最好的去處。
既能結交人脈為將來鋪路,又能每日與同窗切磋騎射刀劍,可謂一舉多得。
“啊”張思儀發出失望的嘆息,蔫蔫的倒在桌面上,將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紀新雪身上。
在他看來,虞珩八成要直接入朝,李金環已經定下去武監,還是紀新雪與他繼續做同窗的概率更大。
將張思儀的情緒變化都看在眼中,紀新雪只能暗道聲抱歉。
臨近中午下學,換了身衣服的虞珩悄無聲息的出現在學堂內。
張思儀仍舊沉浸在深深的惆悵和擔憂中,與熱衷于蹭飯的李金環一拍即合,厚著臉皮跟在虞珩和紀新雪身后去冷暉院蹭飯。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虞珩已經默認張思儀和李金環可以自由出入冷暉院,這次也沒拒絕他們的蹭飯,只是給青竹使了個眼色,讓青竹趕緊通知大廚加菜。
李金環一個人就能吃的比虞珩、紀新雪和張思儀加起來都多。
每次和李金環吃飯,都會讓人忍不住感嘆,不愧是將門之后。
用膳前,張思儀不死心的問虞珩會不會去國子學讀書。
虞珩沒想到張思儀會問這個問題,下意識的看向紀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