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珩到清河郡王府時只見到清河郡王世子。
清河郡王想念已經分出去的小兒子,正在小兒子府上。
近幾年,虞珩已經成為清河郡王府的常客,無需特意等仆人通報,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清河郡王世子面前。
“叔公。”虞珩恭敬行禮,忽然不知道該怎么開口,又不可能半途放棄,目不轉睛的看著清河郡王世子。
清河郡王世子被虞珩如有實質的目光盯的頭皮發麻,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文書,關切的看向虞珩,“怎么了”
虞珩又往前走了兩步,明明看上去氣勢洶洶,開口的聲音卻幾不可聞,多虧清河郡王世子長年習武耳力好,才能聽清虞珩的話。
“想請叔公為我去嘉王府說媒。”
雖然早就知道虞珩格外在意嘉王府的小五,沒有意外,這種在意遲早會轉為少年慕艾,清河郡王世子仍舊對虞珩這么早就想到去嘉王府提親感到驚訝。
念及虞珩家中的情況,清河郡王世子眼中閃過憐惜。
他早就與清河郡王討論過虞珩的小心思。
虞珩不需要岳家扶持,上至帝王親女下至平民孤女,只要虞珩愿意,都可以讓虞珩如愿。
以清河郡王世子和清河郡王的私心,希望虞珩能娶個不至于拖累他的妻子。妻族最好枝葉繁茂,彌補虞珩與英國公府存在嫌隙,安國公主府又只剩他一人的孤獨。
嘉王府的小五算不上絕佳的選擇,但也不差。最重要的是,嘉王府的小五也是自家孩子,因緣際會從小就吃了不少苦頭,好不容易能平安長大,正是該苦盡甘來的時候。
以嘉王的狗脾氣,肯定會竭盡所能的護著女婿。
“現在提婚事不是好時候,不如等”清河郡王世子指向皇宮的方向。
不如等焱光帝駕崩再商議,免得虞珩被牽扯到皇位之爭中。
如今焱光帝只剩下黎王、嘉王、襄王三名皇子,等焱光帝駕崩后,新皇自然是要從這三個人中選擇。
清河郡王世子冷眼看著,除了慣會投機取巧,眼中只有從龍之功的朝臣,真正忠于皇帝的臣子都不看好嘉王。
在這些人眼中,黎王是皇后的養子,是眾多皇子中跟腳最佳的存在,還有皇后的父親老太師的親自教導,勉強能算得上學過帝王之術。
嘉王全靠蘇德妃在后宮數十年如一日的強勢,才能成為焱光帝最寵愛的兒子,難免會讓人生出擔憂,怕嘉王會成為蘇德妃的傀儡。
但嘉王在朝臣眼中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他在如此強勢的母親手中長大,性格難免會有懦弱的一面,如果登上皇位,極有可能像對母親妥協那樣對朝臣妥協。
經歷過焱光帝,朝臣,尤其是長安的朝臣,迫切的希望能有一位能聽得進勸的新皇。
襄王年紀最小,還沒到及冠之年也沒正式娶妻,是三位皇子中可塑性最強的人,雖然是罪人之后,但襄王從未上過玉碟,完全可以在登基后,為自己尋位身份高貴的養母。
朝臣們本能的奢望主弱臣強的景象,理智卻時刻提醒他們,以虞朝如今內憂外患的情況,需要的是第二個乾元帝而非第二個建興帝。
黎王和襄王都有成為第二個乾元帝的潛質。
嘉王卻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建興帝。
綜合種種考慮,真正忠于大虞的朝臣已經不知不覺的將心偏向黎王和襄王。
清河郡王世子從小與嘉王相交,長大后礙于形勢才逐漸減少來往,不敢說十分了解嘉王,卻能篤定嘉王和蘇德妃之間絕不是母強子弱,這些人從一開始就看錯了嘉王。
如果嘉王不想,肯定有辦法扭轉朝臣對他的看法。
但嘉王什么都沒做。
清河郡王世子也沒辦法猜透嘉王的想法,但能肯定嘉王會卷入皇位之爭,他不想讓虞珩也牽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