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已經先于紀新雪和虞珩進入殿內的紀璟嶼聽聞他們在院子里,專門出來尋人。
紀新雪的目光在紀璟嶼滿是褶皺的衣擺處多停留了會,閉口不答紀璟嶼問他和虞珩為什么不進去的話,小聲問道,“襄王府和崔太師府的那件事,最后是如何處理”
紀璟嶼環顧四周,率先朝空曠的地方走去,“崔氏女郎御前失儀,禁足十五日小懲大誡。”
“崔太師府呢”紀新雪迫不及待的追問。
崔青枝的這點懲罰,只夠罰她惹哭襄王府大郡主卻不知道哄,只穿著一只鞋慌忙的逃竄進除夕宮宴的主殿。
有能力還有膽子將襄王府大郡主從宴席上騙出來,又調走襄王府大郡主身邊宮人的崔太師,才是導致襄王府大郡主受到驚嚇的主謀。
“崔太師愿意送襄王府大郡主五間長安的鋪子賠罪。”紀璟嶼知道紀新雪想要什么結果,他搖了搖頭,“是馬貴人因尚在閨中時與李孺人的舊怨,才故意使人將襄王府大郡主騙出宴席,又調走襄王府大郡主身邊的宮人,與崔太師府的人沒關系。”
紀新雪不信。
如今后宮是蘇太后當家,長平帝的嬪妃上至王皇后,下至低位的才人、常在,皆在蘇太后的威嚴之下不敢有半點小動作。
用腳指頭想也知道,在蘇太后這樣的體面人眼中,必然是未來兒媳李無憂的地位比親兒子后宮里不知名的馬貴人高。
除非馬貴人忽然失心瘋,否則怎么可能因為至少距今有五年多的事,忽然生出想要找李無憂麻煩的心思
她有買通襄王府大郡主貼身宮人的本事,直接對李無憂出手多解恨,怎么會陰差陽錯的給崔氏女與襄王府大郡主單獨相處的機會。
不過是個被當成擋箭牌的倒霉蛋而已。
“襄王收下崔太師的賠禮,轉手便將其贈給長姐,說是給長姐的添妝。”紀璟嶼回想紀敏嫣與他說這件事時的表情,苦笑著道,“阿姐既不想要這些鋪子沾染上崔氏,也不想折損襄王的面子,打算等過些日子這件事徹底過去,將五個鋪子送去清河郡王府,充作宗室產業。”
“崔氏小氣。”始終未曾開口的虞珩搖了搖頭。
五個長安的鋪子,補償因為崔青枝無意間的過錯受到驚嚇的襄王府大郡主,能算得上大手筆。若是算上險些因為崔氏的置之不理甚至落井下石被黎王抓走磋磨的李無憂卻遠遠不夠。
即使襄王隨手將五個鋪子丟給紀敏嫣,紀敏嫣又將其充作宗室產業,也不會有人因此同情崔氏。
最后,這五個鋪子只會像砸進深井的寶石似的掀不起半點水花。
紀璟嶼若有所思的看向虞珩,虛心求教,“如果鳳郎是崔氏,想要借此事與李無憂重新搭上關系,會準備什么樣的賠禮”
他已經幫紀敏嫣算過五個鋪子的價值,其中三個鋪子都在最繁華的地方且是二層小樓。另外兩個鋪子雖然地點不如前者,面積卻至少能翻三倍。
將五個鋪子折算成現銀,至少有八萬兩銀子。
虞珩感覺到紀新雪的目光,臨時改變即將說出口的話,將百變成五十。
“五十萬兩銀子,就當是給李無憂補份陪嫁。”
襄王不愿意要這份賠禮,想要轉贈出去,也沒人敢要。
即使襄王和李無憂為了不要這份賠禮,寧愿吃下啞巴虧,不再求長平帝因為襄王府大郡主受到驚嚇的事,懲罰崔青枝和崔太師府的人。
消息傳出去,無論是朝臣還是同僚都會覺得崔氏有悔過之心,對李無憂仁至義盡。若是李無憂仍舊對崔氏不假辭色,定會有偏向崔氏的風言風語。
這份情,襄王和李無憂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紀新雪和紀璟嶼面面相覷。
只要理智思考,就知道虞珩的選擇沒錯。
與其花費八萬兩銀子成為笑話,只能啞巴吃黃連,不如花五十萬兩銀子,將不要臉的精神貫徹到底。
然而此時此刻,他們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
幸虧虞珩投生在安國公主府,天生就是不缺錢花的小郡王,否則肯定會因為太能花錢整日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