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拆開所有信封,用整日的時間將細碎的消息整理出來,虞珩和紀新雪才驚覺,這些消息都是他們還在長安時就知道的事。
所以
紀新雪以手捂臉,不敢相信他英明神武的阿耶會如此幼稚。
雖然沒有在信中斥責他們偷跑的行為,卻故意在只有短短十幾個字是正事的信盒中,摻了近乎百封寫滿廢話的信。
堪稱寂靜的房間中忽然響起幾不可聞的笑聲,從內斂到放肆,驚擾得月色躲入云中。
長平帝不想讓他們立刻回長安,他們只能以書信的方式,將從虞氏得到的消息告訴長平帝。命金吾衛先將書信和藏寶圖送回長安。
考慮到虞氏的人不避諱與他們有交集卻不肯坦誠身份,即使拿出如藏寶圖這般有誠意的物件,仍舊在打啞謎的行為。
紀新雪和虞珩又在華州逗留三日,從未主動去找過虞氏的人。
期間虞氏沒有任何動靜,除了虞氏產業中的掌柜對待虞珩和紀新雪格外熱情,沒有任何虞氏嫡系或旁支的人出現在他們面前。
離開華州前,紀新雪考慮再三,終究還是看在綠衣郎君主動透露的消息很有用的份上,讓人給金玉樓送了封信。
他很不喜歡發財會。
如果在他回到長安之前,發財會還沒有停止,不要怪他翻臉無情。
順著華州向西便是華陽,長平帝改封德惠長公主為華陽長公主的時候,給華陽長公主千戶食邑,允許華陽長公主在華陽建公主府。
華陽長公主歡天地喜的接下食邑,求蘇太后幫她對長平帝說情,將在華陽建公主府的恩典變成京郊皇莊。
蘇太后聞言,特意從始終被先帝牢牢握在手中的皇莊里,精挑細選出兩座地段最好,出息最多的皇莊賞給華陽長公主。
因此,紀新雪和虞珩在華陽只能看到屬于華陽長公主的產業,沒有公主府可以參觀。
雖然華州與華陽之間只有兩日的路程,但兩地的繁榮程度卻能稱得上是天差地別。
華州是天,華陽是地。
因為兩地的差別,紀新雪在華陽逗留了格外久的時間。
他和虞珩幾乎走遍華陽城內的每條小巷,仔細感受華州和華陽的差距都體現在哪些地方。
華州的人很多,除了華州百姓,還有南來北往,操著各種口音的外地人。這些人未必都是商人,有許多聽聞虞氏在華州落腳,從各地趕到華州的手藝人。
華陽也有外地人,他們皆神色匆匆,暫時休息便馬不停蹄的趕往華州。就連在華陽生活幾十年的人,也常常生出想去華州闖蕩的想法。
除了人口,相差最大的地方是物價。
作為人多、日常消耗也多的華州,物價竟然普遍比華陽便宜。
幾乎一模一樣的黃銅手鐲,在華州只要兩錢銀子,在華陽要三錢。
同樣是新鮮的羊肉,在華州十六文一斤,在華陽十八文一斤。
在華州,只要十幾個銅板,就能用江南的好料子做個手帕。在華陽,價格至少要翻倍。
只要親眼見識過華州和華陽的區別,就不得不承認,虞氏確實給華州百姓的生活帶來改變。
十日后,紀新雪和虞珩收到消息。
在所有人都不同意長平帝施行新政的情況下,崔太師和英國公突然帶頭支持長平帝的新政。
朝堂為是否要施行新政吵的昏天暗地,朝臣們甚至因為情緒過于激動,扯爛數頂官帽。
經過七日的激烈討論,崔太師和英國公依靠偷家獲得勝利。
焱光帝曾下旨,令除虞氏之外的所有世家搬到京畿生活,如今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