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初十的小朝會,在風雨欲來的壓抑中平靜的結束。
元月十六的大朝會,已經無聲積累整年的矛盾在眾多隱含期盼的目光中徹底爆發。
朝臣們在長平帝提起新政前,整齊跪地,異口同聲的稱新政苛待百姓,只能得一時之利,長久必會損害社稷,甚至動搖國本。
請長平帝暫停新政,集思廣益修改弊端,再考慮是否恢復新政。
紀新雪轉頭看向整齊排列的各色發冠,等到徘徊在琉璃瓦處的尾音徹底散去,才在后背沉靜的目光中堅定的邁步向前。
朝臣們難得舍去冠冕堂皇的廢話,窮圖匕見。
他們列舉商人、鄉紳因為新政突然家道中落的例子,證明新政的苛刻,又拿出請求長平帝停止新政的萬民請愿書。
其中不僅有京畿百姓親手所寫的請愿書,還有關內道、河東道、都畿道、山南兩道的百姓寫下的請愿書。
無論是地域范圍,還是請愿書的熟練,皆遠超去年世家拿出的那份萬民請愿書。
為相同的利益,達成共識的朝臣們,雖然將新政貶的一文不值,但沒有將新政導致的錯誤怪在長平帝身上。
他們找了個近乎完美的替死鬼。
世家。
朝臣們才不管世家最開始支持長平帝推行新政的時候,也不知道新政的具體內容。
他們一口咬定,是世家以妖言蠱惑長平帝,使長平帝只能看得到新政表面的好處,完全看不到背地隱藏的種種危害,才會導致數千百姓因為新政苛刻遭逢大變。
紀新雪依次與朝臣們充滿哀痛和憤懣的目光對視,心中的失望越來越濃。
大朝會有近百名朝臣,僅有五分之一的人保持沉默。
其中大部分人是宗室,少部分人是如白千里、司空、司徒等不敢招惹長平帝的注意,怕被當成雞的人。
余下保持沉默的人,全都是長平帝的心腹。
竟然沒有哪怕一個人,是因為良心支持新政。
那些人是沒有良心,還是在大勢所趨之下,不敢有良心
“奉先劉達,家中經營兩座酒樓,因為難以負擔稅收,在長平六年臘月關閉酒樓。”
“云陽鄉紳李梅,小有薄產,因無法負擔稅收,只能變賣產業,僅半年的時間,祖上留下的五千畝地便只剩三千畝地。”
“常居萬年的河東游商王理,花費七個月的時間在長安和河東道之間往返。因為突然加重的稅收,不僅沒能掙錢,反而無力償還因為走商所借的外債,只能變賣家產還債。因此元氣大傷,再也無法組建商隊。”
紀新雪隨手挑揀出幾封朝臣控訴新政苛刻,使商人和鄉紳家突然家道中落的折子,沉聲念出上面的內容。
總共翻看五本折子,有三本折子上的人名能喚起紀新雪的記憶。
因為朝臣收集各種信息為年后做準備的時候,紀新雪也從未懈怠。
“劉達、李梅、王理。”他抬起眼皮,居高臨下的看向仍舊跪在地上的朝臣,“是誰上的折子”
又過了個年,紀新雪比長平五年年末剛回長安時長高許多,已經比紀敏嫣和紀靖柔高出大半個頭。
好在他始終是少年身量,即使個頭比尋常女子高許多,也是細長的模樣。再加上長安第一美人的名頭已經傳遍長安,但凡聽說過紀新雪的美名的人,見到紀新雪時,都會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紀新雪的臉上,才會忽略紀新雪不同于大多數女郎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