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初中的課本也不像小學那么輕松,他也必須用點功夫。畢竟雖然語文、數學和英語他都沒問題,可還有幾何、物理和化學呢,再加上歷史和政治,這可都是中考的時候能考到的科目。
雖然自己干爺爺不再要求他每一門課都考一百分,可你要是敢低于90分試試所以上初中的楊東旭,比上小學的時候待在學校中的時間要長了不少。
“這種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教學什么時候能結束啊。”背著沉甸甸的書包楊東旭一臉的無奈。
和外國教育釋放學生天性,培養個性和愛好相比。中國的教育就像流水線,基本上下來的學生都差不多,因為考核的標準就是考試成績,什么品德,平常勞動加分啥的都靠邊站。
更重要的是中國教育的核心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全才,沒錯就是全才。和外國除了一些基礎教育必須學,其他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課。
中國的教育就是語文、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總之只要是課本都要學,至于以后能不能用的上那就不考慮了,你先學會了能考高分再說。
“你對現在的教育體制有意見。”周義仁看了一眼抱怨的楊東旭。
“當然有意見,意見大了去了,雖然現在社會急需人才,綜合型人才可以勝任多個崗位,是社會急需的。可你光綜合,每個領域都沒有一個拔尖的,就算綜合型人才再多有什么鳥用”楊東旭嘆了口氣問道。
后世國際上對中國學生的評價就直接給現在的教育體制胸口插了一把刀高分低能,前兩個字是學校老師十分看重的,配上后面兩個字說不出的諷刺。
“你自己想想學校教的這些東西,如果不上學了,它們能在社會上有多大的用處去掉那些天賦異稟懂的學以致用的學生,百分之九九的學生能用這些知識賺錢嗎”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洪荒之力,楊東旭繼續吐槽著。
“你覺得上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周義仁皺起了眉頭。
“爺爺啊,人都是現實的,神不幫人,都得不到供奉,更別說是上學了。現在所有人家長對孩子上學那么積極,那么多學生愛學,是因為大部分人出身貧苦,想要通過上學改變命運。
就像古代寒窗苦讀十年的書生,一朝提榜天下知一樣。這是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可古代讀書人少,金榜題名基本都要去當官,官家給安排。
可你覺得這樣的模式在現在適用嗎現在國家是缺人才,不斷的鼓勵教育,大學生一畢業就被瓜分,一個是社會需要,一個是他們的確有才。
那五年后,十年后呢按照現在的鼓勵教學,鼓勵設立大學,高中考上大學老師學校都有獎勵計算,每年大學生的數量都在往上翻
可國家使用大學生的數量最后肯定有飽和的時候。到那個時候國家就會擇優選擇,高中生是千里挑一,大學生已經算是萬里挑一了。
但那個在擇優選擇,十萬里挑一都不夸張,那十萬個人里面只挑一個,你讓那99999人怎么辦他們學了一堆知識,唯獨沒學會怎么賺錢,那畢業之后他們參加工作只能從頭開始,或者直接回家種地,那他們考大學的意義何在”
“你這個說法有點偏駁了吧”周義仁眉頭沒有松開,對楊東旭的說發并不完全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