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旭的小姥爺趙峰可是認識的,當年陳為民還在成王市的時候,會來事兒的小姥爺雖然不是經常,但隔三差五的都會送些土特產過來和趙峰也算熟悉。只是后來陳為民高升,他到下面工作,后來有調離了成王市才斷了聯系。
只是不知道挺會來事兒的楊東旭小姥爺,明明手里有不錯的資源,為什么喜歡在農村種地搗鼓一些小東西,而沒有靠著陳為民的關系走仕途,或者做點其他生意。
“有時間我去看看老叔,也好多年沒見了。”
“那我小姥爺肯定高興。”楊東旭笑著說道。
看到保姆把菜端上了飯桌,趙峰站了起來“走吃飯吧。”
“阿姨沒帶著孩子一起過來”楊東旭也起身一起走了過去,一邊走一邊問道。
“我剛調過來還不到一個星期,這邊的事情還沒穩固呢。加上現在是農歷快十月份了,小孩子也在上學,所以就沒急著讓他們過來。等年初再說。”
“來回轉學,的確挺影響學習的。”楊東旭點了點頭。
“學習成績是不能影響。”想起自己家那個二子,趙峰臉上的笑容濃郁幾分。顯然這個兒子十分給他長臉學習成績應該不錯。
兩個人都沒有什么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所以一邊吃飯一邊聊了起來。不知不覺話題就扯到了成王市的經濟上面。或者說趙峰有意識的往這上邊扯。
接到楊東旭的電話,并想起來楊東旭是誰之后。在沒有回家之前,他在辦公室就給自己老領導打了電話。
在電話中老領導特地提了一句,讓他在經濟方面有什么問題,多問問自己這個小學弟。雖然趙峰知道楊東旭從小就聰明,可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市的經濟問一個還不到二十歲的毛頭小子有什么用。可老領導顯然不會在這養的事情上開玩笑,所以他把話題往這件事情引了引。
而說到成王市的經濟,就像趙德勝說的那樣,除了一個化肥廠和農機廠,還真的沒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或者把還沒通車的京九線也算上,這就勉強算有了三樣。
“咱們市是農業大市沒什么工業基礎,也沒有什么礦產。所以與其花精力引進什么大企業,還不如多引進一點小企業。”
“小企業”趙峰皺了一下眉頭,不是他眼高手低。而是小企業的效益想要拉動一個市的gd真的杯水車薪,而現在經濟占比在政績里面占據的比例可是越來越重要了。
“小企業一家效益或者步行,但多引進幾家還是蠻可觀的。你可以參考一下近兩年海南的手工業。”
“那邊的確搞得不錯,找準了路子。可引進太多的小企業不一定都賺錢啊。”沒錯這才是趙峰一直沒有把小企業放在心上的原因。
畢竟有海南那邊珠玉在前,小企業也能出政績大家都能看得到。可小企業數量多總和是不比大企業差經濟數據也能很好看,可那么多小企業你不能保證他都賺錢啊。要是有虧有賺最后弄了打平,這經濟面板可就沒那么好看了。
“可以弄一條產業鏈出來,這樣上游生產出來的東西往下有賣,不怕沒有銷路的基本上虧本的幾率就很低了。比如說咱們市是農業大市,咱們可以在農產品上想想辦法。
就說現在人民生活都好了不少,小孩子吃的零食多了起來。咱們可以做做食品加工這條線,這樣農民除了交公糧之后剩下的糧食也有了去路。而加工成食品之后糧食的價值得到了提升比單獨賣糧食要賺錢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