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以前音樂只所以能夠超越電影成為第一大娛樂產業。是因為相對于電影而言,音樂更容易獲得,而且首先實現了方便攜帶。
其次才是因為它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可以讓聽歌的人產生共鳴。但方便永遠是人類下意識最高選擇標準之一。”楊東旭開口說道。
喬斯臉上感興趣的神色更濃,顯然這樣懟音樂產業的闡述他還是第一次聽到,所以點了點頭表示對對方意見的認可,但也問出了自己的疑問“以后的音樂選擇似乎更加方便,比如說你弄得那個3。”
“這是因為易聽網站方便所以才會這么快的流行。這也佐證了我剛才的觀點。而相對于音樂的方便,以后電影也會越來越方便。
相對于有畫面感有故事情節的電影,音樂表達的感情雖然細膩,但卻很難擁有電影畫面那種直接的沖擊感。v拍的再好,也只是短短幾分鐘的畫面而已。”
“還有呢”
“發展多元化音樂,音樂在這方面比不過電影,拿英國音樂舉例從最開始的山地搖滾樂,到后來的披頭士,然后朋克,英倫風民謠。
每一次音樂的浪潮都會有一個相應的音樂種類誕生,然后引領一段時期。從這方面看來音樂不如電影多元化。”
“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養分的音樂作品,我不認為音樂會比電影來的差。”喬斯反駁道。
面對喬斯的反駁楊東旭淡淡一笑“舉個簡單的例子,那魔法來說。電影可以利用各種特效拍攝出一部魔法電影,但你卻無法用一首歌,讓人感受到魔法是什么這超出了音樂情感能夠表達的范圍。
在比如說音樂中所能夠表達出來的情感,可以用一部電影來更加深刻的詮釋出來。但一部電影的情感很難濃縮到一首歌曲中。”
“音樂所能夠給人帶來的共鳴,有些是電影無法代替的。”
“只要是共鳴的東西,就沒有誰代替不了誰。一首歌可以讓人感動,一部電影同樣可以讓人痛哭流涕。而相對于音樂的共鳴,電影要來的更加簡單直接。
你不能奢求每個人都能把一首歌中所表達的感情都聽得明白。但一部電影所表達出來的感情,用眼睛去看卻可以更加簡單的感受更多。”
“音樂劇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喬斯還是不想認輸。
“那只是小眾。準確的來說任何上升到藝術的東西都會慢慢變得小眾。你不能奢望每天為了工作和生活忙碌的人們,都看得懂音樂劇、歌劇這種需要一定藝術修養的東西。他們所需要的僅僅只是一杯可樂一盒漢堡,然后坐在一起聊天就很開心了。”
“那你為什么不是去拍電影,還是弄個音樂網站”喬斯冷哼一聲,雖然他不想同意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觀點,但他不得不承認對方說的是事實。
“海納做音樂,也做電影。并且電影的收益從幾年前開始就已經超過了唱片收入。”
“那你找我來是什么意思”喬斯有些生氣,他覺得對方是在找茬。
“做一部有關音樂的綜藝。”
“綜藝”喬斯皺起了眉頭,對于這個名詞一時間不能明白他的全部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