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完喬斯楊東旭去了海納,見了見在好萊塢這邊的人馬。同時考慮是不是要換一個海納在海外的主帥。
水土不服最大原因就表現在,外國人無法了解到當地人需求方面,以及人際關系上面。并且后者尤為重要。
凡事跨國公司,明明公司本部有的是人才,為何每到一個國家開設分布,非要招聘一個當地人作為高管要的自然就是這個高管的人際關系,至于能力那是次要的。
因為只要有了人際關系,那么這個高管就可以很快幫著公司分部在當地打開局面,快速站穩腳之后就可以談如何繼續拓展業務,如何盈利等等事情了。連腳跟都站不穩,其他的一些都是扯淡。
海納現在犯的錯誤無疑就是,負責海外業務拓展的人,是從中國本土派遣過來的。雖然是從香港招聘的對于國際市場有一定了解,但畢竟不是美國人,在美國這邊并沒有太硬的人際關系,因此都一年多了還無法打開局面。
“或者融資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看完手里海納好萊塢分部所有資料,并且和公司高層交談一番之后楊東旭腦海中不禁冒出這么一個念頭。
對于一個向著海外拓展的公司來說,融資融的不僅僅是資金,融的還有關系。如果海納能夠拿到一個美國風投的融資的話,那海外業務的拓展肯定會比現在要容易的多。
因為風投肯定是想賺錢的,而風投賺錢的方式無疑就是給面粉中加酵母。讓原本一小塊的面團變成了一大團,然后或是轉手,或是蒸成饅頭又或者面包來賺取利潤。
不過就目前而言,易聽科技融資很容易,現在已經有好幾家風投公司托人聯系了。海納海外分布融資有些困難,畢竟在美國這樣的唱片公司,只能算是小弟的小弟。
一家分公司的融資風投根本不會感興趣,要是換成大陸海納本部融資,估計有大把的風投隨意選擇。可大陸的總公司,楊東旭一不缺關系,二不缺錢。似乎不需要風投,這無疑就有點蛋疼了。
去和其他幾大唱片公司商量無疑就是蛋糕分配的問題,比如說前二十名五個唱片公司需要拿多少內定名額,前五名,甚至前十名如何分配問題。
把前二十名全部內定為五大唱片公司的人肯定不行,這樣容易玩脫軌。基本上這些名額五大唱片公司會占其中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就留給那些真正有才,但卻沒有名氣的新人。
這個分配無疑就很適合了,即便被報出來什么丑聞,也有足有的擋箭牌來護身。當然三分之二有真材實料非五大唱片公司的新人,最后肯定都會被五大唱片公司瓜分的。最多留那么幾個給其他唱片公司,就當是自己吃肉給其他公司一點湯水喝喝。
這樣大家都有利,無論是宣傳,還是之后運營方面就變成了花花轎子眾人抬,大家其樂融融。
當然只是這樣的話,其他四大唱片公司肯定不會同意讓海納主導來做這個選秀的,哪怕楊東旭幾乎承包了選秀過程中七成的費用。
畢竟只要不是傻子都可以看得出來,這是楊東旭為了給海外拓展失敗的海納打一針強心劑。這要是選秀辦成功了,這無疑給他們四家又培養出來一個競爭對手。再說四大唱片公司是缺錢的主兒嗎
即便你這個選秀方案看起來很誘人,甚至能夠引起一陣熱潮。但這并不是他們給自己培養出來一個競爭對手的理由。
所以這個時候楊東旭很識相的拿出了目前很多風投公司各種接觸試探,威逼利誘都用上的易聽音樂的40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