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怎么分”李宗盛開口問道。
目前海納主要有三個部門,唱片部、電影部和電視劇部門,雖然電影和電視劇目前都屬于影視部看似統一管理,其實這里面還時有細微差別的。
因為很多電影明星會讓演過電視劇,但在電影上的成就太高不是電視劇能比的,而電影的影帝顯然要超過視帝的地位,因此電影明星總是壓電視劇明星一頭。
但電視劇又是海納的招牌,或者說是捧新星的搖籃。比如說現在大火的還珠格格一部戲捧紅了好幾個新人,而像類似火爆的電視劇海納幾乎每年都有一部以上。
因此海納現在所有藝人有超過三分之二都是拍攝電視劇出來的,因此電視劇明星又是海納最人多勢眾的一個團體,所以這兩者之間多少會產生一些摩擦,尤其是一些港臺明星并不是海納捧出來,而是原本就有名的情況下。
相對于這兩個團體的矛盾,唱片部就有點獨身世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意思了,偶爾還歌星轉行拍電影或者電視劇撩撥兩下。所以海納公司看似表面和諧發展迅速,其實內部諸多矛盾只是被壓制著沒有爆發而已。
“不分部門,按照對公司的貢獻來。”
楊東旭自然之道李宗盛問這句話的意思,目前因為他這個大老板的強勢,以及小旭的神話傳說公司的矛盾都在壓抑之中沒有爆發。
可這無疑是因為還沒有遇到足夠的刺激,而期權無疑是一個十分巨大且強烈的刺激,一個處理不好爆發出來的矛盾可不是一個兩個那么簡單。
“這個”李宗盛和富德才都有些皺眉。
這個擇選標準看似公平,畢竟你為公司賺的錢最多,公司給你股份獎勵很正常。可這里面也有很多不公平,就像剛才所說的那樣,公司藝人之中電影明星的身家最高,電視劇出來的明星最多,歌星也不那么安分守己。
所以這個分配方式和直接說把這五個股份獎勵都給電影明星沒什么區別,如此其他藝人要是心里沒有怨氣才怪。
“誰為公司做出的貢獻大,誰拿股權獎勵這已經是最大的公平。更是內部雖然分好幾個部門,但據我所知無論是唱歌出來的歌星,還是演電視出來的明星。
公司在電影資源的分配上面不說做到了絕對公平,但至少每個人都有機會拍電影的。劇本是公司篩選出來的好劇本,甚至有的還是他們自己挑的劇本。
結果別人演了電影大獲成功身價蹭蹭的往上漲,你演的電影別說賺錢還讓公司賠錢這個公司有說什么呢怎么就因為你唱歌唱得好,電視劇演得好結果讓公司賠錢,我就不能吧股份給幫公司賺錢的人”
其實相對于其他娛樂公司而言海納公司已經算是一家良心公司了,手里有電視劇這個金字招牌,楊東旭這個bug一般存在的創作人。
海納卻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造星運動,也沒有給練習生,或者從影視學院畢業的學生挖什么坑。
比如說在合約制定上,新人一般都是五年,而且違約金始終這是一個非常有良心的做法。想要成為明星的年輕人千千萬萬,漂亮的、帥氣的、身材好的、氣質好的
總之應有盡有,而海納的招牌往這里一放,就算直接開出簽約二十年違約金天價的合同來,這些新人也會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