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感覺到了她的動作,抱著她的手臂又再收緊了些。
顧真人為他精力耗損,跌落凡塵,他拼盡一切也要把人救回來。
至此,一場由宦官亂政引發的邊關失守,異族入侵的大動蕩終于徹底平息。
據傳,在這場動蕩中力挽狂瀾,立有大功的顧真人在國運艱難時,不惜損耗自身修為開壇做法,逆天改運
如今國運是扭轉了,顧真人卻也因損耗過大,身體承受不住,已然病入膏肓,危在旦夕。
京城的百姓對顧真人萬分敬仰感激,得知這個消息后人人關切,可惜具體情況誰也說不清楚,只知道宮中的各種名貴藥材被流水般送入顧真人的國師府。
一送就是三年。
京城百姓開始時還經常會念叨一番,從顧真人的神妙手段,通天本事,到朝廷供給她的名貴藥材,什么千年靈芝百年老參,蟲草雪蓮,首烏鹿茸,全都是常人一輩子也見不到的好東西。
只是顧真人在府中閉關休養,宮中每隔一段時間就送去一批珍貴藥材,這個套路三年未變,大家再熱議也議不出花來,時間久了,有關顧真人的話題終是趨于平淡。
現如今,大顓百姓關注的大事是陛下于數月前召見東北采參人的時候遇刺,傷勢十分嚴重,只怕要不好了,朝堂上一片人心惶惶。
百姓也跟著一片人心惶惶。
不久后又有傳言太上皇出來主事了,大臣們有主心骨,終是不再慌亂。太上皇穩定了朝中局勢,成了眾望所歸,朝野內外呼聲一片,都是希望太上皇能夠重登帝位,主持大局的。
百姓不懂朝廷上的那些詭譎伎倆,陰私謀劃,想不到為什么一個心懷不軌,暗藏兇器的采參人怎么會被送到皇帝的面前
而采參人又不妃子,即便皇上召見他也會離得八丈遠,他又是如何能將護衛嚴密的皇帝刺成重傷的
更不會去多想太上皇早已遠離朝廷,一點朝政的邊都摸不著,這個時候又是誰膽大包天,敢擅自做主,去將他請出來主事
他們只知道朝廷的說法是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重傷,難理朝政,奏折堆積如山,全天下許多重要政務無人能做決斷,太上皇若不出來,天下必將大亂。
小民百姓,自然是希望天下太平的,因此朝廷說什么便是什么,一時間全都在山呼太上皇萬歲,希冀太上皇早日重新登基,執掌朝政,莫要讓天下再亂起來。
石韻這幾年身體極度虛弱,全靠最好的補藥吊著一口氣,最開始的時候昏昏沉沉,一天十二個時辰,她至少有十個時辰都是人事不省的。
直到最近才稍緩過來了些,每天雖然還是不能亂動,但清醒的時間多了不少。
躺在軟榻上無聊時,每每就會捫心自問,若是早知道后果會這么嚴重,在蒙古大軍圍城的時候自己還會那樣義無反顧地出城迎敵嗎
翻來覆去地思考,想到后來的結果都是會
哪怕提前知道了這個結果,知道了一時意氣,馳騁沙場之后就會迷失自我,險些變成個半瘋子;會將身體耗損得千瘡百孔,接下來要做幾年的活死人;會和兩歲斷了聯系,彷徨空虛,獨自寂寞
她也會在德勝門守將陣亡后主動站出來。
誠然,當時京城的士氣悲壯,守將堅韌,虞尚書又是個鐵腕人物,她不出頭,京城也未必就守不住。
但當時那種情況,她無法置身事外。
她既然做了顧思瑛,那她也就成了大顓子民,這天下的興亡,她便也有一份責任,本事小的時候,責任擔得小些,本事大時,責任自然也要擔得大些。
想著想著就苦笑出來,輕輕嘆口氣,“唉”
這口氣還沒嘆完,一個聲音就緊跟著響起,“糟糕,糟糕出大事了”
石韻身邊沒有別人,這個聲音是來自于她自己的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