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二皇子的不敗戰績,以及愛民護民的仁慈,至今為百姓津津樂道,哪怕后來出生的年輕孩子,也無不知曉。
加之晉王行為不端、荒淫無道,時常被拿來與他的父親相比較,再有那條夜夜亮燈的街市,當今登基十七年來,身為帝王在民間的聲望,卻與一個已故之人不相上下。
如今,晉王終于為他父親的一世英名,畫上了句點。
太師府中,七姜來看望郡主,見老嬤嬤帶著丫鬟打了傘,在墻腳下燒幾盆紙錢。
“少夫人,對不住”老嬤嬤見到七姜,不禁有些慌張,“我們看過黃歷和玉匣記,在這里燒紙錢,不會影響太師府的風水。”
七姜笑道“我不信這些的,不過嬤嬤,你們給誰燒紙錢”
老嬤嬤應道“晉王妃娘娘。”
七姜哦了一聲,想到晉王妃的死因,她就更不在乎了,和氣地說“仔細淋了雨,嬤嬤可有年紀了。”
于是留下映春幾人幫忙,獨自進門來見郡主。
眼下,屋里屋外已收拾得差不多,也搬走了不少東西,瑜初見了她說“沒想到就住這么幾天,看著沒什么東西,一收拾卻都冒出來了。”
七姜笑道“過日子就是東西越來越多,這才是過日子。”
瑜初想起院門外的事,忙道“你撞見了吧,我查過玉匣記,不會沖撞府里的神明。”
七姜滿不在乎地搖搖頭“郡主您還信這些,我是不信的,更何況您是燒給晉王妃,她是個可憐人。”
瑜初松了口氣“實在對不住,偏偏是今天合適,不然我回自己家去了。”
七姜說“郡主,若是明日還下大雨,就再多住幾日吧。”
瑜初嗔道“又不是隔著千山萬水,別依依不舍的,下雨天罷了,還下刀子不成”
話音剛落,映春進門來,說道“少夫人,門前傳話,司空府來人接您過去。”
七姜問“怎么了”
映春說道“沒說緣故,就問您這會子走不走得開。”
瑜初謹慎地問“是司空府的人嗎”
映春道“錯不了,都是熟面孔。”
雖然郡主十分警惕,但來接七姜的,的確是司空府的人,想著外祖家必然有什么事才會冒雨來接她,七姜唯有先別過郡主,匆匆趕來司空府。
來了才知道,她是被外祖母和舅母搬來的救兵,要她幫著勸一勸母親,母親已經收拾好東西,要搬回惜園去住了。
此刻老太太和何夫人都在,何夫人拉了七姜的手說“快勸勸你娘,身體才好些,又要搬出去,不叫人省心。”
七姜不禁嘀咕“是搬家的黃道吉日嗎,怎么都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