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兩晉官職極品丞相或稱相國,為百官之長。
正一品太師兩晉時期因避司馬師名諱,亦稱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
從一品開儀府同三司、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驃騎大將軍等。
正二品特進、太常、輔國大將軍等。
從二品尚書左仆射、尚書右仆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大都督、大都護、鎮東大將軍、大司農等。
正三品侍中、中書令、尚書、少府、左右驍騎、左右武衛、上都護、冠軍大將軍、中都督等。
從三品御史大夫、秘書監、光祿勛、衛尉、廷尉、宗正、太仆、大鴻臚、左右散騎常侍、光祿大夫、校尉等。
正四品上階侍郎、尚書左丞、刺史、忠武將軍等。
正四品下階尚書右丞、中郎將、壯武將軍。
從四品上階秘書少監、少卿、長史、太中大夫、宣威將軍等。
從四品下階少府少監、少伊、別駕、司馬、都尉、明威將軍等。
正五品上階太守、諫議大夫、御史中丞、中書舍人、長史、參軍、定遠將軍等。
正五品下階內常侍、朝儀大夫、寧遠將軍等。
從五品上階秘書丞、著作郎、朝請大夫等。
從五品下階太常丞、太史丞、駙馬都尉、奉車都尉、游擊將軍等。
正六品上階太學博士、太子舍人、京師縣令、驍騎尉等。
正六品下階中牧監、上鎮將等。
從六品上階起居郎、起居舍人、州郡縣令、旅威校尉等。
從六品下階侍御史、國子監丞、旅威副尉等。
七品諸州中縣令、殿中侍御史大夫、主簿、主書、別將長史等。
八品監察御史、征司郎、助教、兵曹等。
九品中關令、諸州縣尉、各府衙博士等。
二、兩晉官制
兩晉官制方面設有三省、一臺、五監、州郡縣等府衙。
三省即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
尚書省掌管秘記奉章、奏報正事、選舉人才、賞罰百官及將皇帝詔示宣告內外、出納皇命。由尚書令、左右仆射、列曹尚書、左右丞官員組成。
中書省負責修史、樞密機要、記錄皇帝、皇族子弟日常活動及朝庭議事、禮儀、侍奉,掌管著作、三閣圖書。由中書監、中書令、中書侍郎、中書舍人官員組成。
門下省執掌糾正、獻納、諫正、參政議事、外交等事務。由侍中、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給事中、通直散騎常侍官員組成。
一臺即御史臺,掌管糾察百官、頒布法令。由御史中丞、治書侍御史組成。
兩晉時期因尚書省尚即是主管之意負責出納皇命、奏報正事、宣詔布告等重要事務,是除皇帝之外最有權力之機構,故古人有言“皇帝之有尚書,猶天下之有北斗,拱北極之星,斗為天之喉舌,尚書為皇帝喉舌。”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因此而成虛位,并無實權,只是地位象征而已。
五監即少府監、將作監、國子監、軍器監、都水監,均為專門機構。
少府監負責全國絲織,相當于現在的紡織部;
將作監負責全國冶鐵、鑄造,相當現在的工業部;
軍器監負責全國兵器制造、分配管理,相當于現在的國防科工委;
都水監負責舟楫制造、河道治理、漕運,相當于現在的水利部。
地方上劃州、設郡、置縣,州轄郡,郡轄縣,即相當于現在的省、市、縣,晉分天下為十九州、一百七十一郡國、一千一百零九縣。州官由刺史擔任,兼領武職,統領別駕、治中從事、諸曹從事、主簿官員;郡官由太守擔任,下設主簿、主記室、五官掾、文學掾、功曹史、記事史等官職。京師河南郡稱“尹”;縣設縣令、縣長,大縣置令,小縣置長,下設主簿、錄事史、主記室、功曹史、尉等官職
丞相相國
在東漢時期并無丞相這個官職,后董卓專權,任相國,集大權于一身。三國初建后,都設此官職,為一國之首宰,為群臣之首。
太師
原為“三孤”之一,東漢并不設此官職。董卓遷都到長安后,為太師,號尚父。位在太傅之上。
太傅
原為“三孤”太師、太傅、太保之一,在東漢時期,僅保留太傅一職,也不常置。皇帝初即位時,對皇帝進行善導、輔佐的重臣,位在三公之上。
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