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既然大家翻譯的時候針對性發生了錯誤,全集中到翻譯慕容廆小名弱落水上去了,那么當時的慕容二字的發音到底是什么呢
近代學者們大致是清宣統年間,法國,德國,日本,中國,俄羅斯按照晉代的古音對魏志,后漢書,東夷傳上面的記載進行考證,結果發現了一個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根據這些書,他們把朝鮮半島的一些國家稱之為辰韓,馬韓
而宋書倭國傳中記載倭王武自稱“倭,百濟,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七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這些記錄中,發現了當時的慕韓就是馬韓,只是因為時代的不同和民族融合的進展,發音也有了一些變化。
然后根據嚴格的語言文字的考古,宋書時的慕字應該讀ba或者a
然后學者們又在魏書官氏志的記載上發現了“莫輿氏改輿氏”
接著學者們又看到陳毅的魏書官氏志疏證上說道莫當為慕,聲之誤也
史炤的資治通鑒釋文云慕輿代北地復姓,本慕容氏,音訛為慕輿。
也就是說莫輿就是慕容的發音訛傳。
那么后世為什么確實有慕容和慕輿這兩個不同的姓氏存在并且各自分家呢
而其實這種情況在十六國時期是很普遍的,也就是嫡出和庶出之分,譬如拓跋和禿發,拔拔,大夏的赫連氏和鐵伐氏,都是王室是拓跋,支系為拔拔,王室為赫連,支系為鐵伐,王室為慕容,支系為慕輿,而拓跋與禿發之間的關聯就更神秘了,而這些姓氏之間的隱秘,不是今天慕容氏姓氏考證的內容,我就先不說了。
我們繼續說下去
也是因為這個發現,學者們考定了晉代的莫應該讀bak或者ak而古音里,k其實發音很輕微的,幾乎聽不見,而這樣的古音也不少,我以后會在說拓跋氏提起另外幾個古音,譬如h這個轉音和g這個輕唇音,
而aba和
akbak根據考證,發音相通。
那么既然之前提到了馬韓,那么晉代的馬字古音是什么就是a或者ba
可見慕字和馬字同音
容字沒有什么異議考訂為g
也就是說慕容的晉代古音應該是a-g或者ba-g
而步搖恒古至今的發音都差不多是o-yu可見步搖與慕容發音雷同一說不攻自破,理由不成立。
那么慕容的
ba-g在更古的時候的另外一個發音是什么呢ba-yan
也就是慕容真正的原名是富和古代北方民族之君長的意思
長城附近和黑龍江附近蒙古語曰富ba-yan
通古斯語曰富ba-yan
土耳其語曰富ba-yan
那么史書上有沒有對ba-yan的記載
有的,史記匈奴傳有白羊王,亦ba-yan發音的音譯這是ba-yan一詞最早見于史書的的地方。
基本上我們已經清楚了,慕容的意思就是君長的意思,而可汗之音的記載卻是始于吐谷渾的,這個就不多說了,以后講吐谷渾起源的時候我們再一起討論。
而突厥闕,特勤等碑文上對君主的說法是kagan也就是可汗,可寒的原始發音,可見慕容的君長應該是一種區別于可汗的尊稱,但又是只有德高望重的首領級別的人才可以使用的尊稱。
所以ba-yan一詞,也就是慕容一詞最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富有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