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一聽又開始拼命點頭,老李在旁邊忍著笑道“屬下估計這人的意思是什么都愿意說,讓我們別拖他回去才搖頭的。”
老李這話一出,那人又開始拼命點頭。
也不必四阿哥和十四阿哥親自過問,老李帶著侍衛就把抓來的人審問了一遍。
睡了一覺起來,四阿哥就已經收到所有的供詞。
得知這是兩撥人,一撥就是想搗亂,激起書生們的憤怒去鬧事,鬧得越大越好。
另外一撥人就是那些貪官的屬下,知道這些貪官估計救不出來了,不過貪官還私藏了一些錢財在別處,卻擔心被四阿哥等人發現,就被前面一撥人忽悠著一起準備挑撥書生們,好趁亂去搶財物,然后逃之夭夭。
可惜他們千算萬算,前頭挑撥書生,那些書生卻只在府衙外邊坐著,沒一頭熱血就沖進去鬧事。
另一邊還選了個膽小的小賊,這人還賊心不改,去那些書生住的客棧路上還要伸手偷東西,恰好被十四阿哥發現抓住,然后引來后邊一連串的事來。
只能說運氣還在四阿哥他們這邊的,沒叫這些人給得逞了。
四阿哥在折子詳細寫了這些人的事,從頭到尾一點不落。
他寫完后還抓住剛看完卷子的三阿哥看一遍折子,三阿哥無奈道“四弟寫得那么仔細,我還有什么好看的前面這撥鬧事的人有些蹊蹺,估計皇阿瑪會派人來帶他們去親自審問一遍。”
三阿哥還是幫忙細細看了一遍,確實沒什么遺漏的,放下折子后道“這次鄉試最后取五十五人,就是解元卻遲遲沒能定下來。”
四阿哥還奇怪道“那么多大儒都沒能定下解元,是優秀的人才太多很難選誰了”
聞言,三阿哥搖頭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哪個都不合適,怎么都選不下去。”
這話聽得四阿哥無語了“是三哥和大儒們的要求太高了嗎”
畢竟只是鄉試,怎么都能挑出一個來的吧
三阿哥索性帶著四阿哥去后邊看卷子了,指著十張卷子道“就這些了,其他的實在沒辦法放進來。”
這次卷子分成兩套,考的內容就是四書五經還有就是策問了。
四書五經還好,只需要背誦和理解就是,策問就要具體事情來分析解決。
兩套卷子,策問一是治理黃河之事,二是如何充盈國庫。
要是前面一個,書生們怎么都能說出一二來,比如建堤壩,比如撈泥沙清理河道之類的。
然而三阿哥的手氣太好,愣是抽到了第二個。
書生們大多對俗務都不清楚,更別提是做買賣,很多書生甚至覺得做買賣的人渾身銅臭味還敬而遠之,哪里會知道怎么充盈國庫啊
于是策問就寫得花團錦簇,看完感覺文筆不錯,壓根沒什么內容,全是廢話。
三阿哥看了幾十份之后就看不下去了,大儒們也是費盡心思挑出幾個好歹說出點東西來的。
四阿哥如今一看,也能明白他們為何挑不出來了。
要么說是增加稅收的,要么說是減少官員俸祿的,要么說是讓犯事之人增加贖罪金。
還有拍馬屁說國庫已經滿得要溢出來了,哪里還需要充盈,后邊一個勁開始拍龍屁覺得皇帝英明,國庫是用之不竭之類的。
四阿哥頭疼地放下旁邊的卷子,伸手拿起三阿哥他們選出的十張來。
總算答案沒那么辣眼睛,最上面這個還算言之有物,說是要增加西洋人進貨的稅收,因為舶來品的價格定得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