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用他們的紅茶反過來作為英吉利茶來賣出天價來,讓本地紅茶賣得反而沒那么好不說,這些洋人又壓低收購的價格,遏制此事只能用重稅,還能給國庫增益。
四阿哥看得有趣“此人對茶山倒是十分熟悉。”
三阿哥看了看對方的籍貫和身份道“聽聞前頭幾代都是茶農,家里有兩座茶山。后來被洋人擠兌得不行,從小苦讀打算出仕來改變現狀。”
雖然讀書到當官需要很多年,但他總歸是在努力了。
四阿哥點點頭道“洋人此事確實過了,之前九弟就跟我提過,原本是正山小中改頭換面叫英吉利茶,價格就翻了百倍。”
三阿哥知道英吉利茶賣得價格不便宜,卻沒怎么嘗過,居然是正山小中嗎
“那確實過了,該整治一番才是。”
四阿哥點點頭,又看了第二張卷子,此人提出的是清理貪官,尤其是鄉鎮小官。
他們大規模侵占良田,為了避開地稅,要么在田契上改為荒地,上下沆瀣一氣,就是把良田分給佃農。
名義上是佃農的,收成他們只有三成,還需要承擔地稅。
地稅是人丁和田畝雙重稅收,讓佃農苦不堪言,辛苦一年,到頭來手上幾乎沒有糧食,還得跟地主借。
這一借還有利息,利滾利,最后根本還不起,世世代代都變成農奴了。
四阿哥的指尖在卷子上點了點“這人對佃農的事十分熟悉,難不成”
三阿哥看了眼對方的身份還挑眉驚訝道“這人真有意思,他不是佃農的孩子,而是一個鄉紳的兒子。”
一個鄉紳的兒子居然給佃農抱不平,真是夠稀罕的。
但要不是他說出來,恐怕都沒人知道這些鄉村不起眼地方的佃農過著什么樣的悲慘生活。
“他同情佃農,卻不知道是不是清楚說出這件事后,鄉紳會有什么樣的下場。”四阿哥不確定這人是同情心泛濫,連家里人都不顧,還是當地佃農的下場太慘,讓他都于心不忍,愿意大義滅親的。
三阿哥深以為然“所以我沒把他放在最上面,不太合適。”
如果真是大義滅親,哪怕成為解元,家里人一旦落罪,他也止步于此,沒必要白占了一個解元的身份。
四阿哥沉吟片刻道“既然無法決定,不如就交給皇阿瑪來就好了。”
有什么事,讓皇帝決定就行
三阿哥看了他一眼,只覺得四阿哥做事果然足夠謹慎,轉頭就寫了折子,連帶四阿哥那個折子一起送進京城去了。
皇帝看完兩本折子后摸著胡子道“果然讓老四去是對的,辦事果真謹慎有序得很。”
江南科考有條不紊的,官員們都處置妥當了,想鬧事的漏網之魚也抓了起來。
皇帝派人去打探那個鄉紳當地之事,比卷子上寫得要慘烈多了,很多佃農賣兒賣女,又或者累死在田地里面,家破人亡。
哪怕想要告官,卻連府衙的門口都摸不到,要是跑的話就是逃奴了。
被打死了幾個之后,所有人都不敢再跑,只能認命的。
原本該是兒告父被視為不孝,但是這人曾被一個佃農救過,最后沒能護住對方,才讓這個兒子在科考上忍不住把事情說了出來,不算是直接告,卻是知道感恩之人。
皇帝的回復到達四阿哥手里,他看了一眼就送到三阿哥手里。
三阿哥一看就詫異了“皇阿瑪居然點了那個鄉紳的兒子當解元,這是打算讓他繼續往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