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東周公。”
陽泉君張了張嘴,一時語塞。
先昭王薨時,東周公周赧王的繼承人就在醞釀著趁機攻打六國,只是孝文王多方外交,延緩了攻勢。
后秦王子楚即位,是呂不韋主張先發制人,發兵攻韓,擊碎了尚未成型的六國聯盟。
這意味著,以東周文公牽頭的六國之勢,已醞釀許久。
早晚是要打的。
“何況王上身體不適。”呂不韋又補充“即使之前六國不想打,現在勢必起了心思。所以不韋覺得,與其等東周公找到機會,不如率先打上一打,徹底挫敗六國借東周公之名聯軍攻秦的心思。”
華陽太后側了側頭“依相國看來,該如何挫敗六國”
呂不韋欣然開口“計謀容易,籌備卻難。不韋覺得,既是六國總拿東周公做借口,就不如向東周公發兵。”
向東周公發兵
他的話語引起了秦廷一陣轟動。
如之前三人私下討論那般,這句話隱含的意義非同小可。
連先昭王都不敢說對周天子的后代趕盡殺絕,你呂不韋哪里來的膽子
“相國,這不妥”
“太過冒進,說是為了防衛六國,可就不怕六國因此打過來么”
“六國不找事,為何要主動找麻煩”
此起彼伏的追問和反駁撲面而來。
呂不韋坦然接受了一切,任由諸多質疑投射到自己身上。
趙維楨不禁挑眉。
要是不明白呂不韋的意思,那她真是白給他當了這么多年的便宜妻子。
滅國是嬴政的提議,呂不韋是不同意的。
之前下棋交談,還是趙維楨勸嬴政的想法要后退半步。眼下他主動提出來,就是等趙維楨開口呢。
于是待到群臣激昂情緒平復些許,站在王座之下的趙維楨,才不徐不緩,首次出言。
“要發兵,卻未必要滅國。”趙維楨說“昔年齊桓公尊勤君王,以維護周天子的名號,北伐山戎,難抵楚蠻,以此成為中原霸主。如今秦國為強國,是不是也有維護周王祭祀的道理”
提及齊桓公之典故,秦廷上的臣工,就明白了大概。
“不韋以為,東周公如此行事,乃受六國小人蠱惑。”她信誓旦旦“秦國可發兵,護送周天子的后人到安全之處,設立宗祠、保以祭祀。更是讓東周公免受小人的蠱惑引誘。”
說到這里,反對之聲即可消失殆盡。
秦國的朝臣各個都是老流氓了,自然明白明面上說得越是光明磊落,實際上野心越是勃勃。
只要不滅國,把東周公遷于秦國的監視之下,他就算再想打,也沒法與六國聯絡。
“這倒是個好主意。”
呂不韋附和道“如此,列位擔憂之事,也不會發生。不韋贊同,諸位可還有異議”
“相國。”
陽泉君冷笑幾聲“你不覺得自己未卜先知了嗎”
趙維楨“”
呂不韋身形一僵,猛然抬頭。
他向來溫順和氣的面孔中,流露出不加掩飾的震驚“陽泉君,你什么意思”
就知道會這樣。
趙維楨作旁觀時,也不免嘆了口氣。
所以說,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外人怎么想,誰也控制不住。
巧就巧在這里了呂不韋與嬴政討論對付六國聯軍的時候,她還在場。提前準備,確實是實打實地為秦國著想。
可誰叫秦王子楚病了呢
在旁人看來,你呂不韋忙前忙后準備防守戰爭,緊接著王上為急病撂倒,難免就像是呂不韋早就知道秦王子楚會生病一樣。
陽泉君當眾這么說,就是在暗指呂不韋謀害秦王。
關鍵在于,趙維楨還不能站出來說話。
她扭頭看向嬴政。
不用趙維楨示意,少年人也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