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十一歲的嬴政,不等陽泉君繼續責難,轉過身去。
“陽泉君請慎言。”
嬴政冷淡開口“父王生病之前,相國就同我商議過此事。他提前籌備,亦是父王點頭應允的事情。君上為秦擔憂,確為好事。但此話誅心,君上許無意,卻是大大輕賤了相國一片赤誠。”
陽泉君愣了愣。
他出言發難,肯定是早有準備。
但陽泉君沒料到,年幼的太子會主動站出來為呂不韋說話。
而且他直接點名了陽泉君的言下之意,把隱含的內容搬到明面上來斥責,倒是讓陽泉君面上不太好看。
嬴政的意思很簡單如此緊急的時刻,就算是真的,這么追究也是不妥。
“謝太子提點。”
陽泉君只得認下,向嬴政行禮“是我過于擔心,失了鎮定。我向相國賠禮。”
嬴政點了點頭,接著又看向華陽太后。
“大母。”少年人擲地有聲“若非相國事先準備,今日秦國或有麻煩,不應因他對六國心存防備,反倒是出言質疑。”
“確實如此。”
華陽太后贊同嬴政的看法。
再怎么與呂不韋不對付,華陽太后也是秦國的太后。
如果說秦王子楚健康的時候,東周文公也許有七成概率會聯合六國攻秦,那如今他病倒了,六國攻秦則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華陽太后不會在這種情況故意與他們夫婦二人唱反調。
“打是要打的。”華陽太后認同道“相國早有準備,理應嘉獎,就不要再說那些誅心之言。”
她的話語將秦廷上暗涌的流動徹底按了下去。
“只是誰來領兵對抗六國聯軍”華陽太后問道。
“太后。”
陽泉君正式站了出來“臣愿為太后分憂。”
呂不韋抿了抿嘴角,掛著平靜的神情“陽泉君從未親歷過戰爭,不好吧。”
陽泉君反駁“去年相國伐韓,不也是沒有經驗”
呂不韋笑了笑,不與陽泉君辯駁。
他向太后請示“太后,打韓國與向東周公發兵情況大為不同。緊要關頭,還是要選資歷豐富的將領來。”
說完,呂不韋看向蒙驁。
“蒙驁老將軍二戰凱旋,又為王上欣賞。”呂不韋推薦道“不韋愿推薦蒙驁將軍繼續擔任主帥一職。至于運輸糧草、保衛后勤的職責,既是以秦王之名,護衛周天子的宗祠,理應請王室出面才對。”
這話說得格外有道理。
秦國要出兵“保護”東周文公,那不該王室宗族出面么
華陽太后沉思片刻,而后認可道“相國說得有理,就請嬴摎將軍作為后勤統領。如此,列位可有意見”
一名嬴姓將領,一名王上認可、戰績赫赫的老將軍,大家自然不會有什么異議。
趙維楨看著陽泉君臉色陰沉下來,卻不覺得呂不韋得勝了。
她反而覺得不妙。
有呂不韋事先準備,打東周公是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凡華陽太后點頭,讓陽泉君坐鎮后方,就相當于他出差隨便轉一圈,回來就可以把之前丟的人全部撈回來。
但華陽太后不讓他走。
不讓他走,是為了什么
怕不是覺得陽泉君走了,之后咸陽出什么事,她身邊沒趁手的人吧。
要說出事
趙維楨深深吸了口氣。
發兵之事拍板,趙維楨卻是不敢懈怠。
離開章臺宮,她沒上呂不韋的馬車,而是吩咐魏興另尋駕具。
明面上,趙維楨是去了食肆。可在她往食肆落腳沒一炷香的功夫,蒙毅匆忙地趕了過來。
當年的蒙家少年郎,如今也是一名及冠的成年人。
蒙毅神情匆匆,見到趙維楨,甚至自行免去了行禮環節,直奔重點“太傅,出什么事了”
趙維楨“與你說一聲,過幾天相國會申請調令,把你調回太子身邊做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