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秦國主要戰力為騎兵,而趙國依舊是步兵。一支裝備精良、占據絕對優勢的騎兵軍隊,與趙國的步兵打得有來有回。
“眼下秦軍已入趙國境內,怕是晚了。”蒙毅委婉道“若是出征之前就更換裝備、訓練完畢,許是勝算大一些。”
可要造二十萬人用的長刀,哪里這么容易的。
秦國的征伐策略為速戰,斷然不可能為了更換兵卒武器而等那么一兩年。
“不過,縱使攻趙用不上,之后也是用得上的。”蒙毅又補充。
“可惜。”
嬴政不由得感慨,他眉心一擰,話題卻從環首長刀轉開“寡人聽聞在當今的趙國,李牧將軍素有軍神之稱,今日也算是長見識了。可惜,他不能為秦國所用。”
用不用長刀,并不一定能決定戰局。
但秦國無法速戰滅趙的最大阻礙李牧,卻是一定會添麻煩的。
國君親口夸敵人的將軍,這叫武將出身的蒙毅多少有些心生愧疚。
尤其他也是見過李牧的
年輕時大父將蒙毅送到邯鄲為秦王政作護衛,他見到李牧時,所謂的“軍神”還只是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剛打算投軍的少年郎。
當時的蒙毅還在想,他連功績都沒有,還不知道水平怎么樣呢,怎就能換來維楨夫人盛情相邀入秦的待遇
結果現在看看
破匈奴、打燕國,抵擋秦國鐵騎的步伐。
一路過來,此人就未敗過。李牧用兵如神,在蒙毅眼中,與什么都懂、無所不能的維楨夫人幾乎差不多地位。
“在邯鄲時,感覺李牧將軍很尊重維楨夫人。”蒙毅說“夫人也算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他也不是傻瓜,怎就非得留在趙國難道趙王偃還能是什么明君不成,蒙毅不懂李牧將軍為何會”
蒙毅猶疑片刻,見國君與相國都等他說完,才直接出言“為何會如此愚忠。”
呂不韋忍俊不禁地搖了搖頭。
他一張清雋面孔中,笑容又回來了。
“李牧將軍非為愚忠。”呂不韋好聲好氣地反駁“他并非忠于趙王,而是趙國的平民百姓。”
蒙毅身形一頓,恍然大悟。
呂不韋“這天底下的人,來去熙熙攘攘,投奔各國目的不過于名利二字。可若不為名利,秦國再強、趙國再弱,于李牧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他要的不是這些。”
“有些人注定無法強求來。”呂不韋笑道“王上、蒙卿何必掛念我大秦的將軍們也不是吃素的。”
“寡人只是不明白。”
嬴政接道“李牧將軍神勇,寡人心中敬佩。然秦軍兵力、戰力,皆在趙國之上,怎就碰上貧弱趙國,無法速戰呢”
呂不韋莞爾。
“不韋有一言。”他坦然開口“只是臣不善用兵,一家之言罷了,王上可愿聽一聽”
“仲父請講。”
“不韋記得昔年維楨曾為王上講過,為國君者,不怕臣子有所求,怕的是無所求。”呂不韋侃侃而道“其實何止為國君人與人、國與國亦是如此。無所求,便無所顧忌,因而沒有軟肋。”
“仲父認為李牧將軍就是無所求之人。”嬴政說。
“其實也是有的。”
呂不韋笑吟吟道“只是他求的太大了,大到可以說是沒有。”
嬴政“仲父請詳談。”
呂不韋“不韋斗膽思量,李牧將軍求的是趙國百姓安康,不受他國侵擾。如此,秦軍與趙軍之間是有區別的。”
“秦國以殺敵論功,上至將領、下至兵卒,既為家國而更為自己。而李牧的趙軍不同,有這樣子的頭領,道義便站在李牧身邊,民心所向,他勝也好、敗也罷,道德義理都站在趙國的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