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趙軍不怕死、不知畏,全軍上下一心,再加上一位用兵如神的將軍,自然不如韓國那般好打。”呂不韋總結道“要打,秦軍不怕打,但出兵之時打算速戰,卻是難成。”
在呂不韋提及秦、趙兩軍區別時,嬴政一雙英挺的眉毛便擰成了一團。
顯然,他仍然是不喜歡呂不韋所言的“仁義道理”。
但當呂不韋說到后面時,少年人的眉心逐步舒展開來。
“仲父已有對策。”嬴政篤定道。
“沒必要在趙國這里拖時間、浪費兵力。”呂不韋毫不猶豫“李牧一心為百姓守國,但國卻不是趙人的。”
簡單一句話,嬴政立刻明白了呂不韋的意思。
國不是趙人的,會是誰的
是趙王的。
嬴政可太了解趙偃了。
此人心眼也就針尖大小,眼界也著實有限。即使是自己錯了,趙偃也不會進行反思。
有廉頗老將軍的情況在先,略施離間之策,他也會同樣臨陣換下李牧。
不為秦所用,那你也別想在趙國得到重用。
如此確可給前線的秦軍省下大功夫,只是
嬴政抿緊嘴唇,陷入沉默。
呂不韋闔了闔眼,退后半步,抬起雙手向嬴政行了一個深深的揖禮。
“王上。”呂不韋一聲嘆息“不韋知道王上顧慮什么李牧將軍乃維楨、乃王上的故人。他不似廉頗,若趙不用,恐無退路。”
說完他抬頭。
呂不韋無比真摯的懇請“但李牧為王上故人,那為王上作戰的將士們,難道不比一故人更重要嗎”
同一時間,趙國井陘。
“將軍。”
身著趙胄的副將步入營帳,他神情疲憊“此戰雖勝,但損失慘重。如此下去,咱們抵擋不了多久的。”
帳中將軍睜開雙眼。
李牧抬頭看向自己的副將,鎮定地點了點頭。
“無妨。”他平靜道“秦軍目的在于速戰,一場勝仗足以拖停腳步。”
在此之前,李牧不曾與秦軍交過手。
但他知道,秦國的騎兵與匈奴的不同。
身披重甲的重騎軍就如同一輛巨大的戰車,若不在井陘關口攔停,叫這戰車徹底發動起來,之后就再也沒有攔截的可能。
李牧說著起身。
一場戰役打了幾日,他幾日不曾合過眼。
隨著副將走出營長,旭日映照在李牧堅毅的面孔上,將軍的神色之中亦夾雜著勞累,一雙眼球里遍布血絲。
但他的雙眼是明亮的。
亮到比那拋灑過來的日光更甚。
“身后就是邯鄲。”
李牧握緊腰際佩劍,對著面前的兵馬士卒朗聲道“兒郎們,我們一步也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