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成、榮節度使唐世安,領一萬精銳,借著大雪之際,忍受天寒地凍,一夜行軍五百里,奇襲袁州城,一舉而破之,據守此城的四萬白巾軍全軍覆滅,隨后僅用半月時間,基本肅清山南道境內的所有白巾軍。
袁州城距離豐京不過千余里,兩天的路程,隨著聚集此地的四萬白巾軍主力被剿滅,豐京的威脅頓時沒有了,皇帝趙智大喜之下,當即下詔,封唐世安為山南道節度副使,賜爵蜀國公,賞黃金一萬兩,白銀二十萬兩。
局勢開始明朗,白巾軍沖不出河東道,無法動搖晉朝的根基,在此情況之下,各地一直按兵不動的節度使,相續出兵平亂。
廣元十六年,三月。
劉志恒率領最后的五萬白巾軍撤離晉陽城,準備南下與駐守相州的黃百川匯合,以圖東山再起,可惜,到了相州城外,這才得知,黃百川已經投降了朝廷,拒絕劉志恒進城,劉志恒悲憤交加,大罵黃百川背信棄義。
當劉志恒繼續南下,到達潁州之時,遭到楚州節度使王懷烈的大軍迎面痛擊,此時的白巾軍已經無死戰之心,士氣低落,雖然兵力占據上風,卻被打的大敗,退軍之時,青州節度使趙承領軍兩萬殺到,阻住其退路。
前有追兵,后有強敵,絕境之下,劉志恒依舊拒絕投降,最終兵敗而亡。
轟轟烈烈的白巾軍叛亂被徹底剿滅,趙智當即下詔嘉獎各路出兵平叛的大將,并改元承平元年,以示白巾軍被滅,天下重歸太平。
但天下真的太平白巾軍從興起到被剿滅,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時間,規模卻是頗大,迅速波及河東、河南、山南三道之地,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各地權貴不思救濟,反而趁機大量圈地,示百姓如豬狗螻蟻。
各地節度使對于朝廷的平叛詔命陽奉陰違,按兵不動,以觀局勢,若不是楚州節度使王懷烈與成、榮節度使唐世安這兩人忠于大晉,在危難之際,不顧自身安危,舉兵救難,穩住了局勢,不然后果將會如何,誰又能知道
承平五年,五月十八,夏至。
外面的世界或許充滿了貧窮與死難,但是豐京卻依舊繁華、熱鬧,熙熙攘攘的行人,車水馬龍天南地北的商戶,仿佛給人一種錯覺,如今的大晉正處于盛世之中。
城北,一座將近二十畝的中宅,油亮的大門上方筆畫規整的寫著兩個大字李府,門前兩座氣勢張揚的石獅,使整個府邸顯得頗為大氣,但是與比鄰的那些某某侯爵府、國公府乃至親王府做比較,又有些蒼白無力,仿佛一只野雞擠進了一群鳳凰之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而這個李府,正是李勛,曾經李狗兒如今的住處。
李勛挎著斜包正準備出門,李滿倉迎面走來,問道“狗兒,你不吃早飯”
李勛翻了翻白眼,懶散的說道“心情不好,吃不進。”
李滿倉皺了皺眉頭,呵斥道“你看看你,年紀輕輕的,一點朝氣都是沒有,這幾年書都白讀了”
李滿倉不說還好,一說到讀書,李勛頓時跳起了腳,滿腔怨氣的說道“老頭子,都怪你多嘴,跟姑母說什么讓我讀書識字,這五年你知道我是怎么過的簡直是生不如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