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叢喜顯然已經被詹臺鏡明等人所說服,按兵不動,等待援軍到來,在做打算,態度非常堅決,李勛勸說無效,黃隨后也是反復勸說,兩人最終大吵了一架,不歡而散。
看著黃那仰天長嘆的身影,李勛也是感到了深深的無奈,皇上需要大將為其領軍征戰,同時又不信任領軍大將,派內宦以監軍之職監督防備,處處掣肘,有多說人在氣憤中消磨了那原本就不多的愛國之心,又有多少人,能夠像黃這般,盡力保持一顆平常心,始終憂國優軍的
劉叢喜不把虎符拿出來,黃調動不了軍隊,只能嘆息中坐等良機流失,雖然他從涇平關帶來的那五千精銳騎兵,不需要什么狗屁虎符,也能指揮調動,但是這樣做,顯然不符規矩,代價太大,就算事情做成了,事后,恐怕皇上趙智也不會輕饒黃。
承平五年,八月二十日。
洪、江節度使趙柏安親領兩萬大軍前來救援,到達置縣,與黃大軍相隔二十里對望。
詹臺鏡明等人大喜過望,紛紛進言黃,要求立即與趙柏安合軍一處,然后與鄭澤等人決一死戰。
黃苦笑道“我們想決戰,恐怕鄭澤不會給我們這個機會。”
雖然如此,但是眾人意見統一,監軍劉叢喜與御史秦安明也是要求黃立即領軍與趙柏安匯合,沒辦法,黃只得讓單仇領軍五千駐守置縣,防備羊山關的三千守軍從背后突襲,隨后率領大軍同趙柏安匯合一處,以近五萬之眾,開始朝著鄭澤等人逼近,意圖決一死戰。
戰局的走向果然不出黃所料,面對黃、趙柏安五萬大軍的逼近,鄭澤、劉湘以及黃百川等人合兵一處,隨后往后退去,根本不與黃決戰。
兩方相持數日,黃前進,鄭澤等人則是慢慢后退,戰場又是慢慢回到了密縣一帶。
鄭澤、劉湘、黃百川三方聯軍五萬余人退到密縣之后,不在后退,而是布列陣型,準備一戰。
黃已經想通了,既然時不待我,那就趁著楊烈成還未有所行動之時,率軍先行擊潰鄭澤等人,然后領軍進逼郢州,到了那時,楊烈成絕不敢再有任何異動。
可惜事情的發展往往不隨人愿。
就在黃整合兵馬,準備進攻之時,洪州那邊終于是傳來了一個極為不好的消息。
趁著黃、鄭澤雙方對持決戰之際,鄂、岳節度使楊烈成,親率兩萬五千大軍,突襲江州,江州三千守軍措不及防,寡不敵眾,一戰而潰,楊烈成僅用半天的時間,便是占領江州全境。
楊烈成領軍快速前進,隨即兵圍洪州州治呂縣梁城,趙柏安之子趙乾坤領軍八千據城死守,并派人把消息傳到了趙柏安那里。
夜晚,大雨降臨,氣溫突降。
中軍大帳,眾將領齊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