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一直開到午時,這才結束。
官員們一一散去,但是政事堂的七位相國以及另外幾位大臣,卻是沒有離開,趙智留下他們,顯然還有其他事情需要處理。
眾人轉移明仁殿,一座小型宮殿,趙智很多時候都是在這里批閱奏折。
李勛站了一上午,又累又餓,可是沒辦法,他現在的身份相當于趙智的貼身侍衛,趙智事情沒處理完,李勛哪里都去不了。
李勛與另外幾位侍衛先行進入殿內,在四個角落站好。
片刻之后,趙智等人一一進入。
眾人就座之后,太監與宮女為每個人都是搬來一個案幾,并在上面擺好了餐具,看來趙智是準備與眾人一邊吃飯,一邊談事。
“留諸位愛卿在此,想必你們已是知曉原因。”
趙智首先開口,隨后目光看向左相劉桀“劉相國,吐蕃有異動,你有何見地”
五天前,廊州都督于珉傳來軍情,吐蕃近來軍事調動頻繁,在廊州以西五百里,已經聚集了超過三萬大軍,意圖不明。
劉桀曾經當過地方節度使,領軍打過仗,所以軍事方面,趙智更為看重劉桀的意見。
劉桀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吐蕃經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已經漸漸恢復了元氣,當代贊普,年紀雖然不大,野心卻是極大,如今聚兵廊州以西,看來是準備與我大晉一戰了。”
秦安明不解道“左相大人,你如此說法,是否有些太過果斷”
兵部右侍郎馬武站了起來,對著趙智躬身一拜,隨即朗聲說道“吐蕃當代贊普名為都松隆朗杰,年方二十,三年前,老贊普病死,都松隆朗杰以政變的方式奪取王位,自他登基之后,吐蕃內部多有叛亂,不服之人極多,都松隆朗杰如今聚兵廊州以西,定然是準備通過對外戰爭,提升自己的威望,鞏固自身的皇權。”
不管是西邊的吐蕃,還是北邊的漠北草原,也或是西南的哀牢,歷代新王登基,只要國內局勢不穩,往往都是出兵挑釁大晉,以戰爭的方式,取得戰功與威望,鞏固自身王權。
秦安明見沒人理會自己,馬武更是朗聲反駁,臉色頓時微紅,看了看馬武,眼中有著怨恨之色。
趙智擺了擺手,示意馬武坐下,沉思片刻,點了點頭,覺得馬武所言有理。
“馬侍郎,你有何對策”
馬武武將出身,曾為隴右節度使,駐兵涼州,防御吐蕃多年,是黃的頂頭上司,三年前被調回豐京,任職兵部右侍郎,若不是此人性格太過狂傲,得罪了太多人,趙智是準備讓他以兵部右侍郎的官位入職政事堂為相的。
“陛下,臣愿領兵前往廊州,防備吐蕃。”
馬武請命出兵,他貴為兵部右侍郎,更是有著機會入職政事堂為相,就算進不了政事堂,高官厚爵,在豐京享福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馬武今年已經五十有二,但是他并不服老,他不喜歡豐京,他一直夢想可以返回隴右,與戰士們征戰沙場,馬革裹尸。
趙智眼中閃過一絲贊賞之色,他就喜歡這種將領,單純,耿直,沒有什么野心。
“若是與吐蕃的戰爭不可避免,不如讓馬侍郎領軍前往廊州,先發制人,或為良策。”劉桀的態度更為激烈,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趙智沉吟不語,片刻后,目光看向楊道嗣“楊相國,你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