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嗣一直在閉目養神,直到趙智詢問,這才睜開眼睛,淡聲說道“如今天氣漸冷,不宜征戰,就算與吐番的戰爭不可避免,也要等到來年開春以后,老臣以為,不如先行派遣使者,前往吐番和親,探其虛實,若是答應和親,大家和和氣氣最好,若是拒絕,我們也是有了準備,到時再增兵廊州,也是不遲。”
刑部尚書王仁鋯唯唯諾諾的說了一句“這樣是否太過被動。”
“兩國之戰,豈可兒戲,當謹慎處之。”
楊道嗣看也不看王仁鋯,淡淡說了這句話,雙眼再次閉上。
王仁鋯看了劉桀一眼,見他并沒有反對的意思,只得垂頭不語。
趙智沉思良久,覺得楊道嗣的建議確實最為穩重,見沒有大臣反對出言,于是點了點頭“就依楊相國之意,讓禮部盡快選出出使的人選,前往吐番和親。”
會議結束,眾人吃了飯,一一告退離去。
趙智皺著眉頭,漫無目的的緩步前行,李勛等數十名侍衛,跟在身后。
看著趙智那已經有些微微駝背的后背,李勛頗為感嘆,他覺得趙智這個皇帝,當的著實很累。
此次江南之戰,雖然取得大勝,但是戰后的封賞,卻是讓趙智極為頭疼,原因很簡單,朝廷沒有錢,但又不能不進行賞賜,尤其是那些見風使舵的各地節度使,雖然沒有出什么力氣,但畢竟出了兵,趙智不能冷了他們的心,到了最后只得一并封賞。
所有參戰士兵,每人二兩銀子,傷殘者,五兩,戰死者,十兩。
不得不說,真的是很寒酸,以至引起許多將士的非議。
如今,隴右那邊又是戰事將起,趙智怎能不憂心
“陛下,您剛才就沒吃什么,又是議事到現在,龍體為重,還是回萬福殿休息一會兒吧。”
趙智走了小半個時辰,牧公忍不住,在旁小聲勸說道。
趙智了搖了搖頭,沒有說什么,走了一會兒,來到一處涼亭,趙智坐了下來,牧公連忙拿著披風給趙智披上。
趙智緊了緊身上的披風,望著遠方,想著一些什么事情,發起呆來。
咕
一道餓肚子咕咕叫的聲音響起。
趙智回過神來,看向李勛,淡聲道“狗兒,你若是餓了,就先行退下吧。”
李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腦袋“皇帝姑父在這里,狗兒豈能離開。”
趙智笑了笑,突然說道“狗兒,此次江南之戰,你也是出力頗多,朕卻只是賞給你一個小小的校尉,你心中可有不滿”
李勛拱手正色道“皇帝姑父能賞給狗兒一個校尉之職,狗兒已經非常滿足,再不敢有任何的奢望。”
趙智點了點頭,沒有說什么,但是內心之中,還是有些覺得對不起李勛,不管是黃的奏章,也或是劉叢喜與秦安明的奏章,對于李勛,都是極為的贊賞有加,仿佛若是沒有李勛,此次江南之戰,勝負還是一個未知之數,但是大殿封賞,趙智卻沒有提及半點李勛的功勞,李勛乃是他最愛女人的親侄兒,就算他寸功未立,給他個高官,也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趙智之所以壓著李勛的功勞,就是覺得李勛還太年輕,出身又低,文化也不高,過早的給他權利與高官,只會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