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勛皺眉道“”我自認沒有什么地方得罪過趙賀,他為什么要如此對我
范中允搖了搖頭,淡聲道“趙賀的目標不是你,而是李貴妃與齊王趙詢。”
李勛咬牙道“我只是一個小人物,就算把我扳倒了,恐怕也損害不到表哥與姑母什么吧”
“你不懂,這叫折其羽翼,江南與隴右兩戰,你的表現雖然算不得太好,但也不差,中規中矩,但這也足夠了,有李貴妃在旁推波助瀾,皇上很有可能會慢慢給你足夠大的地位與權利,讓其成為齊王趙詢的外戚力量,以作輔助,翼王要想爭奪皇位,齊王是必須要逾越的一大難關。”
李勛有些明白了,自己的成長,已經引起了翼王趙賀的擔憂,他這是要把自己扼殺在成長的搖籃之中,但李勛還是有些不明白“齊王與楚王,后者的勢力明顯要大的多,這趙賀就算扳倒了齊王,又有什么用呢”
“有些東西,你接觸的少,自然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范中允搖了搖頭,說道“武宗皇帝在位之時,廢除門蔭制度,極力推動科舉,不予余力的打壓豪門世家,重用寒門子弟,皇權得到極大的提升與鞏固,可惜武宗之后的懿宗、僖宗、平宗三代皇帝,皆是碌碌無為之輩,以至門閥再起,黨爭不斷,當今皇上登基之后,繼承武宗之志,大肆提拔重用寒門士人,在一定范圍內,力所能及的打壓世家門閥,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以前在姑母李怡那里吃飯,趙智跟趙詢談過這方面的事情,作為皇帝,趙智一直擔憂世家大族壟斷官場,威脅皇權,所以始終極力壓力豪門士族,門蔭制度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沒有像武宗朝那樣,被直接廢除,但也是極大的提高了門檻,非三品大員,其子弟非有學識得人舉薦,不得以門蔭入仕。
“老范,你的意思是說,只要扳倒了趙詢,皇帝姑父就會轉而支持翼王趙賀”
范中允點頭說道“皇上以寒門士族抗衡門閥世家,雙方平衡共治,皇權才是能夠得到最大保證,這個政治策略要想延續下去,趙詢是一個很好的人選,當然翼王也同樣有這樣的資格。”
李勛皺眉不語,說了這么多,自己若是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就真的是有些白癡了。
不管是趙詢還是趙賀,其母族都是出身貧賤,他們其中的一個日后若是繼位為帝,肯定是沒有什么外戚政治力量的,要想鞏固自己的皇位,只能是延續趙智的政治策略,拉攏寒門,對抗門閥世家,就目前而言,趙智心中的第一皇位繼承人,定然是齊王趙詢,如果沒有了齊王,翼王會不會成為趙智心中的下一個人選呢這個可能性非常大,到了現在,李勛終于明白了趙賀既然有爭奪皇位的野心,不去跟勢力最大的楚王趙碩斗,反而首先把打擊的目標放在了齊王趙詢的身上,因為就算斗夸了楚王趙碩,也只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何苦來哉。
范中允輕聲說道“如今的皇位之爭,說是齊王與楚王之爭,不如說是皇上與楊氏一族之爭,劉氏一族的勢力雖然也很大,但他們手中少有軍權,只要禁軍掌握在自己手中,文武分治,大晉或許還能夠保持數十年的安穩,而楊氏一族則是不同,族中子弟遍布天下,為官之人多達上百,手中更是有著極重的軍權,一旦楚王繼位,很有可能會被完全架空,到了那個時候,皇室就危險了,皇上決然不想看到這個結果,所以不管楚王有才還是沒才,他都不會成為皇上心目中的皇位繼承人選。”
聽了范中允的這些話,李勛對于這些皇子們的關系,有了一些了解。
沉思片刻,李勛眼中有了一婁寒光,瞇著眼說道“王啟禮的供詞還在我手中,這份供詞若是到了皇帝姑父的手中,翼王”
范中允想了想,隨即點頭道“現在拿出來,對于翼王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傷害”
“為何”
李勛不明白,直接交給趙智就完事了,還等什么呢
范中允嘿嘿冷笑道“趙賀顯然是準備趁著此次機會,打擊異己,擴張自己的政治勢力,肯定會把事情鬧的很大,許多人都會被牽連進來,那個時候你在把供詞交給皇上,嘿嘿到時你什么都不用做,自然會有人去找趙賀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