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勛在城外的莊園,度過了一段非常清閑閑逸的生活,但這只是表面,劉歇每天都會派人前來送達京城中的動向。
趙赫或許有著許多的準備,趙詢同樣也是如此,包括李勛,還有許許多多的手段沒有施展出來,但這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一切都是隨著趙智的出手,而全部終止,或許是趙智已經從瘋狂之中走了出來,也或許是心思有了其他變化,關于趙赫與趙詢的試探,也是結束了,趙智有了最終的決定,全力推動趙詢進位太子,并把趙赫的勢力進行一定程度的打壓。
承平九年,二月初五。
新的一次朝會。
李勛沒有參加,這樣也好,因為這一次的朝會,因為太子之位的最終歸屬,定然會變得激烈而狂暴。
就算是楊道嗣與趙智已經達成了協議,全力中和楊氏一族以及右相一黨所有人的思想,但朝會開始之后,隨著趙智下詔進封齊王趙詢為太子儲君,依舊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大臣站了出來,反對,贊同,各派力量,爭鋒相對。
但最后的結果,不可逆轉,趙智、楊道嗣,乃至整個政事堂剩余的八位相國,除了三人保持沉默之外,剩余五人的意見,則是歸屬趙智與楊道嗣。
自趙智繼位到如今,二十四年,始終空閑的太子之位,終于是有了歸屬,齊王趙詢。
這一次朝會,太子之位的歸屬,也僅僅只是一個開頭。
楊道嗣正式上言請求致仕,趙智三次挽留,最終同意了楊道嗣的致仕,當即就有大臣進言,舉薦楊道嗣的六弟,楊道臨接任右相一職,趙智表示同意,只待下一次朝會,三讀通過,所有人都知道,楊道臨的右相之位,已然是板上釘釘,只是需要走個過程罷了。
最后,趙智以楊呂望任職勤勉,建樹頗多,封爵浣陽開國縣公,并職參知政事。
趙詢無疑是勝利者,終于達到了夢寐以求的目標,而楊氏一族,同樣也是勝利者,右相之位,依舊牢牢的把持在楊家之中,楊呂望的地位也是進一步提升。
而那些以前熱門的人物,比如楚王,又比如翼王,在此次政治變局中,則是顯得有些風輕云淡。
青色的湖水,明媚的陽光,一艘船只,李勛躺在小蓮的腿上,閉著眼,一臉的閑逸與輕松,尤敏則是在一旁看著書,江大熊靠在船干上,打著呼嚕。
京城的政局變化,李勛全部都是知道,齊王趙詢終于是如愿所嘗,登上了太子之位,空閑了二十多年的東宮,終于是有了它新的主人。
李勛自然不會傻的以為,隨著趙詢登上太子之位,一切的一切,便是全部結束,不是,這僅僅只是開始罷了,以后的政治格局,或許會變得更加激烈,但這些,李勛并不是太關心,以后的一段時間,所有人的注意力將會集中到趙詢身上,自己雖然也是其核心人物,但不是其主要目標,這就給了自己一定的空間。
李勛現在最為關心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該如何打消趙智,讓自己與趙赫職位互換的念頭。
離開武州已經小半年了,期間收到范中允六封書信,主要講述了三件事情。
其一,沙州都督于巖輝貌似有了異心,剛開始還好,但是隨著李勛久未回返武州,范中允已經有些指揮不動他了。
其二,西域的叛亂,依舊還在持續,且有了越發擴大的架勢。
最為重要的則是第三件事情,曾經雄踞大石西部,一個同樣強大的帝國,在李勛離開兩個月后,因為內亂,已經分崩離析,大石帝國如今面對兩個選擇,趁機望西擴展土地,要不然,這是趁著西部強敵的混亂時機,派遣更多的軍隊進入西域,徹底剿滅西域的叛亂,但是如此一來,大石帝國在西域的軍事力量,將會空前的強大,而武州只有兩萬軍隊,到了那個時候,大石帝國或許會在起,收復隴右西部十一州的心思。
想著武州的事情,李勛寬松的心情,頓時有些煩躁起來。
“夫君,怎么了”
尤敏看到了李勛眉頭的皺起,輕聲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