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全見錢明度得了便宜,也是連忙大表忠心“微臣對皇上的忠心,也是天地可鑒。”
趙詢對李忠全笑著點了點頭,這兩人都是跟隨自己多年的老人了,不管多么困難的時候,始終不離不棄,忠心方面,不用質疑。
趙詢繼位到現在,快有一個月,新皇最難的一個時間段,已經順利度過,趙詢現在要考慮的,是接下來的行動與方向。
軍隊方面,趙詢以大度的心懷,大赦那些參與政變的軍人,但這并不是就代表,趙詢就不追究了,事實上,趙詢已經準備對羽林衛與禁軍三軍進行清洗與肅清,但不是大規模的清洗,只是有選擇的清洗軍隊中高層將領,對于那些參與政變的較高級別將領,趙詢一個都不會放過。
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在李忠的調整與調度之下,軍隊的情緒基本上已經穩定下來,是到了該動刀子的時候了。
軍隊方面趙詢已經有了計劃與打算,然后就是朝堂方面,這方面讓趙詢非常頭疼。
一般官員的調整倒也不難,難的是政事堂。
承平五年,江南之戰大勝之后,趙智把政事堂原先的七位相國增加到了九人,如今過去五年時間,政事堂在沒有新人進入,在趙智執政晚期,政治斗爭最為激烈的幾年,這種情況是非常詭異與不同尋常的。
政事堂最開始的九位相國,分別是。
吏部尚書,右相,楊道臨。
兵部尚書,左相,李忠。
劉知古,工部尚書
柳仲元,太子詹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賀中楷,戶部尚書
劉光輝,刑部尚書
秦安明,禮部尚書
鄭仁杰,吏部右侍郎
蕭徽,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隨著蕭徽,劉知古,柳仲元等三人的相繼被罷相,如今的政事堂,還有六位相國當值。
這些人全部都是趙智時期的老臣,和趙詢并沒有太大的關聯,而且在趙詢與趙赫爭奪太子的這幾年,除了李忠是明確站在趙詢這一邊的之外,其余的相國,要不然就是中立,要不然就是首鼠兩端。
真正深層次的參與到太子爭奪之中的政事堂相國,除了李忠是受到趙智的托付之外,倒還真的沒有第二人。
這也正常,畢竟進入政事堂為相,不管是人生還是官途,都是已經走到了巔峰與頂點,已經沒有過多的追求,太子之位的爭奪,若非必要,沒有任何一個政事堂相國愿意參合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