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詢每批閱好一個奏折,便是放到一邊,這個時候,站在一旁的盧柏江就會拿起來看一看,若無任何問題,他就會蓋上中書省的官印,形成正式批復與命令。
盧柏江現在的正式官職是中書侍郎,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虛職,當然,這也要看情況,比如盧柏江,他作為皇帝的心腹近臣,深受趙詢的信任與看重,其中書侍郎的官職看似虛閑,但實際上,盧柏江卻利用這個職位,在朝中發揮了很重的作用,趙詢在批閱奏折的時候,經常會詢問盧柏江的意見,并且往往順從其意,所以說,中書侍郎這個職位雖然是虛職,但還是要看是什么人來當,比如盧柏江在這個位子上,因為得到趙詢的看重與信任,所以就顯得非常重要。
晉朝前期,丞相府左右丞相制度被廢除,中書省一度權重,它作為正規的宰相機構,掌管制令決策,秉承君主意旨,執掌機要,發布皇帝詔書、是中央最高權力機關,其長官中書令是制度規定的首席宰相,中書令不常設時,副長官中書侍郎即為首席宰相。
不過宣宗改制之后,六部作為三省的直接下屬機構,只是變得名義上,六部開始直接對皇帝負責,自此,三省的權利被逐漸削弱,其三省主要長官職位,只是作為其他大臣的加職虛銜,不再擁有任何實權。
趙詢看著手中的奏折,眉頭微皺,盧柏江看了一眼,然后故作不知,繼續自己的工作。
這個奏折是李忠全寫的,實際上并不是遞呈給趙詢,而是自薦中書省,闡明自己的意見然后希望盧柏江在趙詢面前進言這樣一來,若是有好處,他可以得到若是有壞處也跟他沒有任何關系,可惜盧柏江根本不上他的當看也不看,直接轉給了趙詢。
里面的內容盧柏江并不知道,但也能猜到一二,李忠全這個人表面上看似直言敢諫冒為君子實則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喜歡背地里打小報告,進讒言,說人壞話,通過貶低別人來彰顯自己的忠心與偉大。
盧柏江低聲詢問道“皇上,這封奏折可是有什么問題”
趙詢合上奏折,將其遞給盧柏江,淡聲說道“這封奏折既是上給中書省的,那就留置不予理會。”
“是,陛下。”
盧柏江接過奏折,打開看了看,果然跟他猜的一樣,李忠全又在背后說人壞話了,而且罵得不止是一個人,一個就是李勛,說他私通西域諸將,攜兵自重,多有私心,在一個就是錢明度,李忠全罵他私受賄賂,枉顧皇上賞識重用之恩,自私自利
盧柏江看完之后,暗暗搖了搖頭,李忠全與錢明度兩人是最早投靠跟隨趙詢的五個官員之一,兩人平日里私交極為要好,情同兄弟手足,更是約為兒女親家,但就是這樣,李忠全竟是偷偷在背后大罵與詆毀錢明度,至于原因,盧柏江稍稍一想也就明白了,趙詢手下的那批老人,李忠全不論是資歷還是功勞,都比錢明度要高很多,但是到了如今,錢明度得到重用,位列九卿高官,而李忠全雖然被封了開國縣爵的爵位,看似顯貴,但是實際上的官職,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刑部主事,自問資歷與功勞都是超過錢明度,如今兩人的地位卻是相差甚遠,如此一來,李忠全的內心自然失去了平衡,丑陋的面目表露無遺。
“柏江,有什么話就明說,這里沒有外人。”
趙詢好像看到了盧柏江搖頭的動作。
盧柏江輕聲說道“皇上,李忠全屢屢背后進言攻訐朝中大臣,古人云,君子不以言舉人,若是放任不管,終究”
趙詢看向盧柏江,淡聲說道“朕知道你想說什么,你的心意朕也明白,但盧柏江,你要明白一個道理,歷朝歷代,帝王在怎么賢明,他的身邊總會有那么幾個小人與惡人,李忠全或許品德不佳,但對于朕,還是非常忠心的,有此一點,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