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勛皺眉,陷入沉思。
楊潤看了他一眼,靜靜坐在那里,沒有說話。
禁軍現在就剩下一萬人,分別給了詹臺鏡明和顧雍,幾個月之前從豐京派出的三萬禁軍,不管是死的,還是活的,除了黃繪、寇雄、嚴毅等主要將領之外,全部都是留在了地方。
如此一來,豐京禁軍三軍,就只剩下兩軍,不到六萬人,這樣的軍事力量,足以保衛豐京的安全趙詢到底是怎么想的
從三個藩鎮的人事安排,不難看出,顧雍、詹臺鏡明、趙飛度這三個節度使,全部都是出身門閥世家,但是他們手下,主管兵權的副將,周潛與李建兩人,都是出身貧寒,至于劉彼灰,雖然也是出身門閥世家,但劉家與詹臺家,近百年以來,在政治上,一直都是死敵。
這樣的人事安排,顯然是出于制衡,讓雙方形成一種互相制約的局面。
李勛有一個建議得到了實現,那就是在嶺南重建大都督府,大都督按常規,依舊由親王任虛職,握有實權的大都督府長吏,則是由一名德高望重,能力很強的將領擔任。
李勛在奏章里并沒有具體舉薦哪一個人,但是在嶺南現有諸多將領之中,有這個資格與能力擔當此等重任的,黃繪可謂是不二人選,寇雄雖然各方面都是差了一點,但以他的出身與地位,也是有這個資格的。
趙詢最終同意了李勛的建議,在嶺南道重建大都督府,并且由黃繪任大都督府長吏,不過卻沒有給他直屬兵馬,雖然給了一個五千人的規格,卻只是一個空頭,朝廷只給武器裝備,至于糧餉與士兵,則是讓黃繪自籌,也就是讓他自己想辦法搞定。
李勛思來想去,怎么也想不明白,趙詢搞了這么一套人事大變動,到底是出于什么目地
李勛從沉思之中醒來,看向楊潤,沉聲問道“一萬禁軍全部留下,郭洋、常碩、洪成濤等一萬五千原嶺南兩大藩鎮的兵馬,則是全部調往豐京,這樣的安排,皇上到底是出于何種目地”
楊潤沉默不語。
李勛皺眉說道“你現在不說,我回去了,也可以弄明白,你沒有必要對我隱瞞。”
楊潤點了點頭,輕聲說道“皇上已經準備組建新軍了。”
聽到這個答案,李勛頓時愣在了那里,好一會兒,這才回過神來,猛的站起身,來回走動。
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趙詢有心拋開禁軍,組建新軍,其實早就有所預兆。
趙詢當太子的時候,就對禁軍非常不滿,覺得禁軍已經慢慢脫離皇權的掌控,被門閥世家所控制,這對于豐京來說,是一件非常不穩定,潛在威脅也非常巨大的事情。
隨后,翼王趙赫以門閥世家集團為紐帶,控制了大多數禁軍,發動政變,顯現要了趙詢的命。
這就更是加深了趙詢對禁軍的不信任與猜忌,所以現在看來,組建新軍,或許從趙詢還沒有繼位之前,其心里就已經有了這種苗頭,而趙赫的政變,則是徹底堅定了趙詢的這個念頭與決定。
現在所有的問題都是能夠想通了。
怪不得趙詢繼位之后,士兵缺少近半的禁軍三軍,那么多大臣,多次進言招募新兵,補充禁軍三軍,但都是被趙詢以各種理由給拒絕了,原來他打的是這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