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勛看了楊潤一眼,從他的話中,李勛聽出來了,新軍的諸多中高級將領,趙詢顯然打算選拔那些出身貧寒,身世清白的人,這樣一來,以后的豐京,其軍事力量將會徹底分為兩個部分,以門閥世家集團為主的禁軍,以及以平民階層為主的新軍。
接下來,李勛不說話,楊潤也是保持沉默,也是,兩人的年紀相差近二十歲,以前也少有交際,這次來嶺南,楊潤也只是傳達圣旨,其余的事情,跟他沒有任何的關系,所以,就公事而言,李勛與楊潤確實沒有什么共同話題可聊。
李勛心情有些不好,失去了和楊潤繼續交談下去的,于是準備送客。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突然從李勛的腦海之中閃過。
李勛站起的身子,重新坐了下來,他看向楊潤,沉聲說道“右相大人對此有何看法”
自從趙詢繼位之后,身為百官之首的右相楊道臨,幾乎閉門不出,不要說上朝參政,就算是政事堂的大小會議,楊道臨也是一次都沒有來過,李勛差不多快要忘記了這個人的存在,但是此時此刻,李勛突然有所明悟,楊道臨不參與政事,并不代表他就不存在,到現在為止,他依舊還是政事堂右相,名義上的百官之首。
楊潤看向李勛的目光,閃過一絲贊賞。
楊氏一族風光了幾十年,一度成為天下第一門閥,但是自從族長楊道嗣身死之后,隨著楊炳林的掌權,整個家族開始陷入內亂與分裂之中,并因為政變的失敗,導致趙詢繼位之后,對楊氏一族展開清洗。
關鍵時刻,是楊道臨站了出來,他以族長為籌碼,以家族血脈為重,最終說動了遠在蜀州,手中擁有重兵的六弟楊道安,雙方摒棄前嫌,再次聯合,這才引起了趙詢的忌憚,在對楊氏一族清洗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開始收手。
楊氏一族雖然損失慘重,但是殘存下來的族人,反而開始空前團結起來,停止了一切內斗與恩怨,所有人全部聚集道楊道臨左右,為其馬首是膽。
隨著楊炳林的政變失敗,楊氏一族在朝堂之上任職的族人,幾乎被全部清洗出去,但楊道臨的右相之位依舊得到保留,這是一種政治需要,趙詢目前還沒有考慮清楚,該由誰來繼承右相之位,這個位子太重要,楊道臨若是下去了,趙詢沒有把握可以拿到自己的手中,既然自己拿不到,那別人也休想拿到,出于這種政治目地,楊道臨的右相之位,得以保存。
還有就是楊潤,他目前依舊是參知政事,雖然沒有實際職位的襯托,他的這個參知政事,顯得有些空虛,沒有任何實權,但有了這個身份存在,楊潤至少有了參與朝政的理由與機會,就算是旁觀,也是不錯的。
楊潤沉思片刻,然后搖頭說道“右相大人的態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誰肯聽他的”
李勛從楊潤的話中,敏銳的捕捉到一絲東西,木已成舟,圣旨已經下達,顧雍等人很快就將到任,朝廷內部,各方勢力,政治利益已經劃分完成,這個結果已然無法改變,禁軍的分割,新軍的組建,一定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