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勛和寇雄在兵部共事過一段時間,對這個人還是有些了解的,對方的性格不僅很狂,而且非常倔強,比如在嶺南的時候,所有人都反對的情況之下,寇雄一意孤行,領兵出戰,最后大敗,險些葬送了整個嶺南之戰的大局。
當然,寇雄也有他的優點,雖然出身門閥世家,但并不貪生怕死,反而非常勇猛善戰,遇戰必然沖鋒在前,所以他訓練的軍隊,往往非常精銳。
黃繪被調往嶺南之后,寇雄不想繼續在兵部任職,于是接替黃繪,繼任云州節度使的職位,短短半年的時間,便是訓練出來一支兩萬人的精銳,所以從某個方面而言,寇雄確實有他狂妄的資格與實力。
李勛嘆聲說道“有些人,猛則猛矣,這是好事,但也是壞事。”
寇雄不怕死,作戰勇猛,這在大多數時候,確實是好事,但正是因為他的勇敢與不怕死,所以一旦遇到機會,他一定會勇往直前,絕不會做縮頭烏龜。
張金剛剛說那些話,其實是在提醒李勛,一旦出現了有利戰局,寇雄絕不會放過機會,肯定是要出兵發動進攻的,三支軍隊,三名將領,雖然各是各的部隊,但現在總歸是統一戰線,寇雄領著軍隊上去了,不管愿意不愿意,就算前面是一個火炕,所有人也只能跟著一起行動。
李勛控制不了寇雄,那么也就無法否定高善才的這個計劃,因為真要出現了那種局面,寇雄一定會出兵,李勛也只能被迫服從。
李勛站起身來,來回走動,思考著問題。
來之前,李勛心情是很放松的,因為按照趙詢的心思去布局,這場戰爭看著規模很大,其實很容易,近二十萬軍隊,只守不戰,完全防御,如此,李從固拿什么擊敗自己
但是真到了河北,經過與張金的一番談話,李勛這才知道,是自己把問題想簡單了。
趙詢可以指揮寇雄等人,但控制不了他們,因為指揮作戰的是人,而不是什么交代,而且趙詢也沒有下達詔書,明確寇雄等人只能防守,不得領兵出戰,就算有了這樣的命令,一旦眼前出現了巨大的勝利戰機,領軍將領又會做出什么選擇呢
恐怕還是會出兵的,因為道理很簡單,當戰場的形式,勝利的可能遠遠大于失敗,風險降到最低,如此,為什么不出兵呢至于皇帝的命令,那也不沖突啊,我取得了勝利,這才是最終的結果,至于違抗命令的事情,在勝利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勛以為自己控制了后勤,就可以有絕對的話語權,現在看來也不成立了,因為一旦寇雄、高善才等人,只要達成了一致的目標,任何東西都是可以共享的,到那個時候,寇雄只要開口,高善才與陳慶祝兩人,就算在困難,也一定會支援足夠的糧草給寇雄。
李勛沉思良久,最后對著張金問道“有頭自然也就有尾,如果打敗了李從固,利益怎么分”
張金說道“仗還沒有打起來,現在就說這個,是不是有些為時尚早”
“不說個清楚,就算打敗了李從固,事后我們也會為了地盤而翻臉,而且”
李勛說道“我們現在有著共同的敵人,一切都還好說,若是沒有了這個共同點,你覺得會發生什么”
“高善才與陳慶祝他們有那個膽子”
張金知道李勛在擔心什么,但他覺得陳慶祝與高善才還沒有那個膽子,任何利益,都是以實力來決定的,只要實力足夠強大,他們就算敢想,難道還敢做不成
李勛冷笑道“人心難測,你要明白一個道理,真把李從固給滅了,高善才與陳慶祝一定會想著把我們給滅了,然后瓜分河北,反之,我們也會想著同樣的事情,趁機滅了陳慶祝與高善才,收復整個河北。”
說完,李勛淡聲說道“收復河北之地,可是幾代皇帝,一百多年的夢。”
張金沉思起來,他覺得李勛說的非常有道理,最后的結局真是這樣,不說別人,皇上肯定都會大為動心,然后下達命令,立即消滅陳慶祝與高善才,收復整個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