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帶了幾個水果,進門就問大哥和嫂子走了沒,聽聞還在呢就放心地跟大家伙兒閑聊,照例把姥娘和林妍夸一通。
傍晚時分親戚們都走了,晌午剩下不少飯菜,大舅媽就留林三姑兩口子吃飯喝酒。
三姑父喝了兩杯以后就跟林父和林母借錢,“大哥、大嫂子,我尋思總這么閑著也不行,一冬天在家貓著不是個事兒,我得做個生意。”
林母“你不是在大窯燒磚嗎”
三姑父“也沒幾個錢,還累死個人,我尋思籌措點錢開個鋪子。北公路那里有我家的菜園子,在那里開個小賣部小飯店什么的,這來往的大車那么多,司機總得吃飯吧。”
林父“在這里開怕是不行吧。這里離著鎮上沒幾里路,人家一腳油門的事兒,干嘛不去鎮上”
林妍想想林父這點說對了,前世北公路那里開過幾家小賣部和飯店,一家也沒開起來,最后就開了預制件的廠子。
而三姑父前世開小賣部一直虧錢,他沒什么文化,又不夠謹慎細心,整天大咧咧的還好吃好喝好面子,自己有多少貨都盤點不清楚。再者路口已經有一家做得不錯的鋪子,人家夫妻倆活泛,人緣好又會來事,這附近的都去他家買,根本不去三姑父家。
后來他把鋪子里的貨低價轉給了同村的,又歸攏錢想去集上租攤位賣東西,結果證明不是誰都適合做生意的。
他開口就要借三千,看林父林母為難又改口說兩千也行。
林母心里很不爽,今年大閨女考上大學,一下子拿走四千塊,難道三姑父不知道竟然還來借錢
二哥聽見就主動道“叔你可借晚了,我買三輪車錢不夠,跟我姑父借了幾千,最快得來年還上呢。”
三姑父“那我聽說媛媛考大學還獎勵了兩千來著”
他和三姑算著林父還有不少錢。前兩年林父生意不錯,過年喝酒的時候總吹牛自己是萬元戶中的萬元戶,一年就賺萬把塊呢。之前孩子們讀書也花不了多少錢,家里也沒有大的開銷,頂多買了一輛三輪車,那鎮上信用社里應該還有錢才對。
他想怎么也能借個三千兩千的吧。
他好話說一籮筐,順便就把擠兌的話也說出來,笑道“大哥,你一直說讓我多闖蕩闖蕩,干點事兒,我現在要干了,你可不能光說不練,不支持我呀。”
林父喜歡吹牛、大包大攬,人家求到面上不管能不能幫的他都會幫一下。
他拒絕不了別人,更拒絕不了幫人帶給自己的那種成就感。
他剛忍不住要答應,這時候林母道“你別亂答應,我們已經答應衛紅了。”她快步走到門口,朝著姥娘屋的方向喊林妍和韓慕陽。
很快韓慕陽幾個過來。
韓奶奶已經知道孫子要干的事兒,閨女和兒子都給她打過電話,她是支持孫子的。雖然韓慕陽要的錢不是小數目,可他來鄉下以后干的每一件事都很靠譜,從來沒浪費過一分錢,韓奶奶自然支持。
一把年紀,韓奶奶啥還看不透她立刻就知道林父和林母面臨的問題,當即就說閨女臨時需要錢跟林父借了幾千,林父沒那么多,也只能湊一下。
林妍看韓奶奶開口,知道自己和韓慕陽就不用費勁解釋了。
長輩說話一句頂他們一百句,三姑父不信也得信,也不能賴著林父借錢了。
而且韓奶奶這句話放這里,林父林母就算不樂意也得拿錢出來和韓慕陽合伙了。
林父這個人手里錢一多就飄,但是沒有存款他也焦慮擔心,會想辦法多賺錢。所以他不能沒有一點存款,但是數目也不能多,維持兩三千的存款就差不多,多余的拿去開鋪子正好。前世他之前賺的存款都被他喝酒誤事給禍禍了,送林媛丟了1500,翻車賠人家5000,被扣了三輪車加罰款7500,借個三姑父2000,三叔家2000,后來生意又蕭條所以才沒錢給她出學費的。
對于林母來說借給韓家可比借給小姑子家靠譜多了,給韓家那也是一個人情,給小姑子家除了以后借的更多半點好處也沒。
林三姑倒是無所謂男人借不借得到錢,她對生活沒有那么高的追求,覺得有小日子過就行了,不用折騰那些有的沒的。
借到了男人就折騰,借不到就老實,所以她壓根就沒非要跟大哥家借錢,見人家先借了人她就讓男人別較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