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在文中,有這樣的語句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意思是說,現在陛下您得到了昆侖山的美玉,擁有隨侯珠、和氏璧,身上垂掛著明月之珠,而這些珍寶都不是秦國出產的,陛下卻十分喜歡,何故
這是李斯旁敲側擊提醒秦始皇,外國的寶物和外國的功臣都很重要,不要有偏見,任人要唯才,而非唯親。
因此,虛心納諫的秦始皇,才成為歷史上少有的,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
之所以要說這個,是因為李斯的諫逐客書,為我們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秦始皇很喜愛隨侯珠。
秦始皇對隨侯珠的喜愛程度,不下于和氏璧。
隨侯珠依然妖邪,但它卻沒能嚇到秦始皇,畢竟在真正的祖龍面前,隨侯珠區區這點蛟蛇氣象,并不算啥。
從李斯這篇洋洋灑灑的千古名篇中,我們還能得到一個信息
李斯將大名鼎鼎的和氏璧,與隨侯珠相提并論。
李斯是秦朝權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話能夠代表秦朝官方發言。
事實上,隨侯珠與和氏璧,也確實是處于同一個級別的絕寶。
完璧歸趙,這個有關和氏璧的成語典故家喻戶曉,人們都很熟。
但關于隨侯珠的成語典故,也很有內涵。
成語隨珠彈雀,形容只有精神病才會拿隨侯珠去打麻雀,大材小用。
誰做了高射炮打蚊子的蠢事,便可以用隨珠彈雀勸諫或嘲諷他。
隨侯珠與和氏璧,并稱為春秋二寶,二者不相上下,地位相同。
說一件物品是珍寶中的極品時,便可以用隨珠和璧一詞來形容。
天下之寶,無出隨和其右。
珠聯璧合,熟悉吧這個成語的典故,也是描述隨侯珠與和氏璧的,形容世間最美好的事物結合在一起。
淮南子有言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張衡西京賦道流懸黎之夜光,綴隨珠以為燭。
李白有詩云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寧知喪亂后,更有一珠歸。
舊辭海曰隨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隨侯珠它就是小母牛戴手表,牛比到極點了
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在華夏文明史中占據什么地位,隨侯珠分毫不差。
說它是鎮族之寶,毫不為過。
和胡君杰亮出來的十二金人碎片一樣,隨侯珠沒能成為華夏氣運之寶,不是它層級不夠,是它沒有一以貫之,穿行于華夏至少千年的古史。
談及流傳,今天以前,隨侯珠的下落,可始終都是撲朔迷離。
秦始皇生前最愛隨、和,珠聯璧合,愛不釋手。
直到后來,和氏璧被打造為傳國玉璽,被寫上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字樣。從此以后,它就成了皇權正統的象征。
而隨侯珠,則再沒有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