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根廷國內失業率飆升的時候,這里充斥著大量的工作崗位,交通也非常便利,阿根廷豐富的鐵路交通系統,讓布蘭卡市這個交通樞紐成為吸引人口的利器。
“失業了去布蘭卡市吧,那里有大量的工作。”
“生活成本太高去布蘭卡市吧,那里物價全阿根廷最低”
“買不起房,去布蘭卡市吧,那里租房便宜,工作三年就可以買房了。”
“子女不聽話,上大學太貴,布蘭卡市6所大學供你選擇,只需要通過考試,學費減免,還可以邊打工邊上學,減輕負擔和壓力。”
量產終于引發了質變,光是12月份1個月,就涌入了15萬人。
布蘭卡市也必須加快開發和發展的力度了,否則無法承接吃下這么大的人口增長,那么將會失去這個大幅度增加實力的機會。
很多工廠和公司的各種工資福利也都是不錯。
加上一大批美國、英國公司入駐,給出了不少以美元計價的工資,收入確實比市政廳高上一兩倍。
大多數文官離開市政廳,確實都能獲得了不錯的發展,圣赫塞當初文官考試篩選出來的大多數是有些水平的。
而老資格的老油條,能從奧托時代能一直穩穩當當的坐在這里的,也肯定是有能力的。
真想混日子的,那是趕也趕不走的,而且并非真的什么都不做的,圣赫塞堅持實施布蘭卡市政廳文官考核制度,也不在乎一些老油條真的不做事。
1956年1月1日,新年伊始,
布蘭卡市市長圣赫塞科恩,在市政廳宣布,布蘭卡市市政廳準備進行搬遷到波斯卡區布蘭卡市民大街1號。
并在波斯卡區規劃了一個大型市政廳,同時開通6條公交專線,短期解決通勤問題。
圣赫塞已經提前選址,早在10月份就已經動工建設了。
他在市政廳周圍進行了新的建設,規模可以跟省政廳媲美。
其實原先布蘭卡市市政廳的規模確實太小了,修修補補好幾次,也不能滿足需要。
很多市政廳部門不得不在市政廳之外辦公。
布蘭卡市人口從十萬增加到百萬規模。
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
城市治理難度是幾何倍數的提升的。
很多人也覺得是要修一個新的市政廳了,辦公環境太惡化了,一個小小的辦公室原先只有2個部門,結果塞進去50多號人,而且建筑也很老了,相當危險。
只是因為距離太遠才想著反對一下,畢竟確實還是有點距離。
但既然偉大的市長先生已經規劃好了一切,那么跟著后面做事就行了。
市政廳遷移小組公布了完整的規劃,包括哪個部門,怎么搬遷,后續的事項,居住,配套,都有一一公布。
新的布蘭卡市市政廳離省政廳只有5公里不到,距離很近,比原先20公里的距離要近的多,但又不會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