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個具有遼闊戰略縱深的國家,她的軍隊能夠在地面核戰或傳統意義上的陸地戰爭中從容的撤退、重組從而反擊,同時,遼闊的疆域可以讓一個國家方便的部署長程雷達、導彈發射井,一個國家國土小而缺乏戰略縱深,即使再富有,在軍事層面上也是非常脆弱的。
而且阿爾及利亞大部分通行法語,融入本土也不算困難,人口是大國的重要組成,大國應該有大量已受教育的公民、高度發展的基礎設施、高度的文化和經濟能力使附近地區在其直接控制之下。
不過高傲的法國人怎么會容忍這些呢,哪怕戴高樂也不行,只能說時代變了,法國雖然能保住一流大國的地位,卻沒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機會了,不過這本身就不現實,哪怕加上阿爾及利亞只能說有點希望,畢竟蘇聯巔峰時期人口2億多,是真正的人類文明燈塔。
超級大國的特點是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并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有能力直接或者間接對別國進行政治或者經濟進行干預甚至動用武力而達到其利益最大化,謀求世界霸權。
就近現代來說,只有三個國家問鼎了超級大國,就是美利堅和蘇聯,還有就是大英帝國勉強算,但英國在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獨立后,已經慢慢沒有了全球影響力。
英國從50年代開始逐漸失去了超級大國地位,英國現在已經不能在政治、軍事、經濟上與蘇聯和美國競爭而維持一個均等的地位了。
兩次世界大戰以后,英國實力嚴重削弱,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體系,大英帝國就此逐步解體,昔日的日不落帝國所能控制的僅限于英倫三島及部分海外領地,無力與二戰后崛起的美蘇叫板,自然就被排除在超級大國之外。
所以說后世的巴西、印度、俄羅斯以及只能聯合起來的歐盟都是有超級大國潛力的,不過潛力與成為之間還差了100個阿根廷,這是天塹,成為新超級大國最大的可能性在新華夏。
蘇聯和美國與1947年開始了冷戰,她們的實力更多體現在強大體現在軍力上,最重要的就是核子武器,比如未來的大尹萬。
其實蘇聯在與美國的競爭中一直處于下風,主要是經濟弱勢比較大,輕重工業不平衡,以重化工業為主,忽視輕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而且國內國外市場太小,特別是和新華夏鬧翻后更加明顯,陣營內第二能打的鐵托南斯拉夫也鬧翻了,只剩下民主德國,其余的小弟都扶不上墻,北韓和越南古巴之流都是輸血為主。
盡管如此,蘇聯在制度上仍然是人類文明燈塔,擁有一個強大的政治制度,具備世界重大事物的表決權,能夠動用大量資源去實現全球目標,美國因為富有和最強大完善的資本主義制度勉強在意識形態上與蘇聯抗衡。
除了這些,就是軍事了,現在英國、法國都紛紛做起包括研制核子武器在內的各種努力,來保證自己獨立的大國地位,以及能夠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一個世界性的角色。
法國正是這樣的一個角色,哪怕無法對抗美蘇,也絕不允許自己做一個二流國家,那將是法蘭西民族的災難。
戴高樂以振興法國為己任,謀求建立更多的關系,對于承認新華夏也有濃厚的興趣,但在核子武器引爆之前,他還是選擇隱忍。
不過哪怕以戴高樂的能力,也不足以阻止阿爾及利亞的獨立,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法國人手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