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后世加拿大在美國壓力下放棄龐巴迪飛機,還更嚴重一點,畢竟這是阿根廷自己放棄的。
譚克博士離開后,圣赫塞認真復盤了箭三戰斗機項目,讓助手拿來了圣馬丁飛機的所有數據和譚克博士給他的資料。
原來圣馬丁飛機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而且搞了這么多事情。
想想,53年的時候,席卷阿根廷的經濟危機使阿根廷軍用飛機廠的箭二戰斗機的開發進度明顯放慢,而各種斗爭政變甚至內戰,讓花費巨大的箭二終于在外界壓力下被停下來。
必隆下臺之前,項目組就準備解散,必隆已經沒有錢續約合同,甚至打算以假護照的名義把譚克博士團隊驅逐出境。
就是那時候,圣赫塞留下了譚克博士的團隊,為阿根廷航空工業保留了火種,成立了瑪利亞市圣馬丁飛機廠。
對必隆來說,不用冒著損失名譽的風險,那最好不過了,所以也就沒有把譚克博士團隊驅逐出境。
譚克博士艱難完成箭三戰斗機后續研發和優化測試,后來又在布蘭卡市重建了更大的工廠和研究所。
圣赫塞太久沒有關注箭三戰斗機了,這兩年他滿腦子就是經濟,經濟,經濟。
他沒有意識到,箭三戰斗機已經與原來的完全不同了,他總是以太忙為借口而不來這里。
第二天,圣赫塞正式的參觀了圣馬丁飛機的兩個大型工廠,第一個參觀的是阿根廷最大的代工廠。
如同小工業園一樣,占地面積一萬英畝的圣馬丁工業園,園區內其實不止一家工廠,但更多的是一個個生產制造車間,鋁廠生產的鋁錠,巨大的汽車車身正在沖壓出來,還有生產戰斗機玻璃的車間生產汽車玻璃。
在在看到正在流水線上組裝的菲亞特600汽車后,圣赫塞已經下定決心繼續搞戰斗機了,能把汽車生產的如此井井有條,干凈利落,飛機項目一定不會失敗。
而在看到了改進后的箭三戰斗機,甚至看到了噴氣式客機的木頭模型,還有各種生產研發實驗室,和武器設計中心,圣赫塞仍然大受震撼。
車間倉庫里,一架架箭三的原型機擺放整齊,特別是最新的測試機型,完全不一樣了,看著上邊刻著箭4,圣赫塞差點暈倒。
“真搞出來了”
圣赫塞還是有些震驚的。
試飛員穿著阿根廷軍裝,飛機上噴涂著阿根廷國旗,圣赫塞甚至上去體驗了一下戰斗機的機艙,這里摸摸那里摸摸,如同剛進城的鄉下人。
機艙內的電子設備升級了很多,有不少似乎是恩科電氣改造生產的設備,更完善機載電子設備、武器和火控系統,還有雷達。
箭三他不是沒見過,但現在這個漂亮的大家伙,已經跟二代超音速戰斗機很接近,在氣動設計上原來的圓頭改為到頭部尖銳、兩側進氣,為改善低速性能有的采用了可變后掠翼,采用雙臺發動機方案。
在翼型上,采用了較薄的超音速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