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三戰斗機優化的已經很到位,發動機的事情解決了,機身材料的問題也解決了。
圣馬丁飛機一直沒有獲得國防部的訂單,前后生產了16臺樣機,一架比一架先進,而且越來越接近下一代戰斗機,耗資巨大。
這個消耗近3000萬美金設計和建造的大型工廠,慢慢的改進出了一款比米格16和還要優秀一些的戰斗機。
如果加上由鋁廠和其他配套工廠的投入,5年多來,圣赫塞對圣馬丁飛機的投入其實超過了4000萬美金,平均每年1000萬美金。
在圣赫塞看來可能4000萬美金很多,但那是他資本家的嘴臉在作怪。
他并沒有看到圣馬丁飛機的潛力,4000萬美金實際上做不來什么事,研究一款戰斗機都夠嗆。
圣馬丁飛機能夠研究箭三不過是站在阿根廷國家軍用飛機廠上和譚克博士團隊的肩膀上。
譚克博士第二次有了離開阿根廷的想法,在他看來,圣馬丁飛機已經失去了靈魂。
設計戰斗機和飛機才是他生活和工作的全部。
不僅設計箭三戰斗機,閑暇的時候,他還改進了ia36神鷹中程噴氣式客機的設計圖紙,而且原型機即將制造出來,他需要更多的經費。
其中阿根廷工程師工程師安納埃圣馬丁,埃米卡德哈和諾博特莫斯比參與了神鷹噴氣式客機的設計。
圣赫塞沒有低估譚克博士的才能,但也遠遠低估了譚克博士的才能。
譚克博士利用圣馬丁飛機開展其他業務,并不是為了發展其他業務的,主要原因還是搞錢養工人。
他并不想放棄阿根廷奮斗十多年的事業,也不希望箭三最終成為一個失敗品,死在量產的前夜。
而譚克博士其實很感謝圣赫塞,讓他沒有解散他的團隊,雇傭了他而且讓阿根廷沒有把他驅逐出境,給了他足夠的自主權和龐大的資金,可以自由的設計生產戰斗機。
3月20日晚上,譚克博士找到了圣赫塞,他和圣赫塞徹夜長談,內容不得而知。
圣赫塞第一次真正認識到,他對譚克博士,其實一點都不了解。
雖然不愿意承認,原先圣赫塞也有些贊同科恩財團的看法,科恩財團確實有點燒不動了,無償輸血造戰斗機不是他能玩的轉的,持續性的投入才是最可怕的。
科恩財團的理由很簡單,3000萬美金是阿根廷不少中等省三年的財政預算,甚至小省三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戰斗機能當飯吃
比起造船,鋼鐵工業的投入就有產出,箭三戰斗機現在看來,對阿根廷或者拉潘帕省來說確實沒什么用,但想想新華夏和印度都有這樣的大國雄心,阿根廷也不應該早早放棄。
但是譚克博士說的一番話,是遠勝那些短視的人,如果真的徹底放棄圣馬丁飛機,那阿根廷在戰斗機領域將很難再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