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各個區縣之間也或多或少是競爭加合作的關系,除了核心城區外,其他郊區和縣的支持是降低一個級別的,但地盤比較大,潛力也是大一些的。
比較像核心城區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東西區,而東西區也不過是早發展幾年罷了。
除了東西兩區外,大部分布蘭卡市城區原來就是一個個普通的村莊,甚至干脆就是農場。
這樣的農村轉向城市,是布蘭卡市完成原始積累階段,從無到有是比較簡單的,這樣一個個工業區和筒子樓組成的規劃好的區域,組成了布蘭卡市潛力無限的大城區。
現在圣赫塞拆分大區,防止他們有實力和市里對著干,又扶持弱區,建立完整合作體系。
所以圣赫塞對布蘭卡市的經營說不上是鐵桶一塊,但也是水滴不進的,至少沒有人敢在這個地盤上試圖和圣赫塞爭鋒,最多搞搞小動作比如暗殺刺殺之類的。
圣赫塞對布蘭卡市也是極為關照,任何有利政策都是第一扶持,布蘭卡市發展的也是十分快的,時不時圣赫塞定期清理一下布蘭卡市的蛀蟲垃圾叛徒,
現在布蘭卡市這里是阿根廷國內最大的工業貨物集散地,來自全球的工業原料源源不斷的通過各種巨型貨輪運輸到這里,生產成品后又出口到全球各地,分得一點小蛋糕。
就目前來說,注意布蘭卡市的森還是很少的,布蘭卡市的出口也主要以輕工業品和小部分重化工業品,廉價電子電器產品,機械產品為主,利潤不多,勝在價格實惠,規模較大,可以補充美國歐洲國家的一些需要。
對后發的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國家來說,本身就錯過了兩次工業革命分蛋糕的階段,原始積累很難完成,也無從積累。
靠外資建廠,是一條捷徑,但同時也是毒藥,或者說是一支興奮劑,可以短期內振奮經濟,刺激過后卻是對經濟的健康的大破壞。
這也是先發者美國英國薅后發國家羊毛的重要手段。
如果本身沒有可靠的基礎,最終也只能成為墨西哥,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之流,哪怕亞洲四小虎,終歸還是三流國家,不上臺面。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阿根廷鄰國巴西,這是一個基本工業化國家準強國富裕國到二流國家的過程,僅僅三十多年就被多次薅羊毛和收割,成了混亂腐亂的國家。
如果打鐵自身硬,就是新華夏和韓國這樣的亞洲四小龍,能夠成功轉型成功,但韓國、香港、新臺北、新加坡也最終只能依附于大國,但仍舊不能稱為大國和強國。
只有新華夏因為成立后,建立了一套基本完善的工業體系,擁有一個超級廣闊的國內市場,才能在開放后承接資本轉移,通過鄉鎮工業、私營工業、國營工業三板斧,完成產業升級轉型,建立了強大的工業體系。
而印度也因為國內市場足夠大,哪怕外國資本也難以在印度成功,反而被印度人薅羊毛,不過印度也難說工業化的成功失敗。